中国中西部4种组合类型前陆盆地成藏研究: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9
作者
赵孟军
宋岩
柳少波
秦胜飞
洪峰
傅国友
达江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前陆盆地; 生储盖组合; 烃源岩热演化; 中国中西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前陆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从盆地结构和演化特征可以分为早衰型、改造型、新生型和叠加型等4种组合类型。分别以准西北缘前陆盆地(早衰型)、川西前陆盆地(改造型)、柴北缘冲断带(新生型)和准南前陆盆地(叠加型)为例,探讨了不同类型前陆盆地生储盖等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并分析了不同组合类型前陆盆地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其中喜山晚期前陆发育对新生型和叠加型前陆盆地烃源岩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1]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large gas field formation in thrust belt of Kuqa coal derived hydrocarbon foreland basin[J] . Yan Song,Chengzao Jia,Mengjun Zhao,Zuoji Tia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2 (1)
[12]   试论中国西部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赵锡奎 ;
徐国强 ;
刘顺 ;
王国芝 ;
徐国盛 ;
雍自权 ;
李智武 ;
孙玮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37-48+56
[13]   盆山耦合与前陆盆地成藏区带分析 [J].
刘和甫 ;
李晓清 ;
刘立群 ;
李小军 .
现代地质, 2004, (04) :389-403
[14]   中国前陆盆地特征及含油气远景分析 [J].
罗志立 ;
李景明 ;
李小军 ;
刘树根 ;
孙玮 .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02) :1-11+1
[15]   陆缘和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 [J].
金之钧 ;
汤良杰 ;
杨明慧 ;
王清晨 .
石油学报, 2004, (01) :8-12+18
[16]   中国中西部两期前陆盆地的形成及其控气作用 [J].
贾承造 ;
魏国齐 ;
李本亮 ;
肖安成 ;
冉启贵 .
石油学报, 2003, (02) :13-17
[17]   前陆盆地研究进展 [J].
伍杨洋 ;
冯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1) :87-91+0
[18]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与勘探方向 [J].
张光亚 ;
薛良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1-5+9
[19]   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 [J].
宋岩 ;
夏新宇 ;
秦胜飞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2, (01) :26-29
[20]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 [J].
况军 ;
刘得光 ;
李世宏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5) :390-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