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人的独立责任与二元民事主体制度

被引:12
作者
许中缘
机构
[1] 中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典; 法人制度; 有限责任; 独立责任;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7.01.010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法人的有限责任实现了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需要。但法人并不必然表现为有限责任。我国现有法律将法人独立责任等同于有限责任,忽视了法人责任的本质,既不符合世界国家法人立法的现状,也不能适应投资主体多样性的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害。法人可以是承担有限责任、无限责任、混合责任甚至补充责任的法律主体。团体人格与自然人区分本质在于"团体性",但目前我国法律明确合伙企业等其他组织为必须经过登记的组织体,与法人并无实质区别,《民法总则(草案)》(一、二、三审稿)保留法人有限责任并规定非法人组织属于"将错就错"并不能解决主体制度内部逻辑矛盾。我国未来民法典要去除既有桎梏,必须明确法人团体人格,统一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非法人组织;明确法人独立责任,建立自然人——法人二分制度;对于未登记或组织性未至法人程度的组织,在法人一章中设立特殊组织确定其诉讼资格与财产管理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中国的法人概念无需重构 [J].
梁上上 .
现代法学, 2016, 38 (01) :74-85
[2]   民法典编纂中的法人制度重构——以法人责任为核心 [J].
柳经纬 .
法学, 2015, (05) :12-20
[3]   德国法上民事合伙部分权利能力理论及其借鉴 [J].
刘召成 .
政治与法律, 2012, (09) :133-141
[5]   论法人人格权制度扩张的限度问题 [J].
张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8, (06) :88-99
[7]   论公司独立人格的内在依据与制度需求 [J].
王建文 ;
范健 .
当代法学, 2006, (05) :17-23
[8]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适用 [J].
石少侠 .
当代法学, 2006, (05) :3-8
[10]   论非法人团体的法律地位 [J].
谭启平 ;
朱涛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 (06) :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