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龙王庙组储层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

被引:36
作者
李亚林 [1 ]
巫芙蓉 [1 ]
刘定锦 [1 ]
彭勇 [2 ]
陈胜 [1 ]
邓小江 [1 ]
李小娟 [1 ]
龚富华 [1 ]
陈华 [1 ]
甘霞明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2] 不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 古隆起; 早寒武世; 储集层; 分布; 地震勘探; 勘探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2年在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磨溪地区发现了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地质研究成果表明,龙王庙组储层主要为颗粒滩相的孔隙型储层,局部叠加了加里东期岩溶作用形成的孔洞型储层,储层分布对气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为此,该区储层预测形成了"占滩相、叠岩溶、找亮点、套圈闭"的综合预测思路。首先,根据沉积相确定其有利相带边界和岩溶作用影响范围,在精细对比储层顶、底层位的基础上,根据龙王庙组储层"亮点"地震响应特征来预测储层的有利发育区域;最后,结合储层与圈闭的有效匹配关系实现了有利勘探区带的优选。由于龙王庙组岩性和储层的横向变化,导致其顶界在地震剖面上没有统一的界面特征,对比追踪较为困难,在实际的解释过程中,便采用先寻找下伏参考层,再对比龙王庙组底界,进而对比其顶界的方法进行解释。预测成果表明,龙王庙组储层在古隆起周围区域大范围呈带状分布,勘探区主要有3大领域:①龙王庙组尖灭线附近的岩性—地层圈闭;②单独滩体形成的岩性圈闭;③古隆起北翼的构造、岩性圈闭。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古地貌与不整合动态结合预测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分布——以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灯影组为例
    汤济广
    胡望水
    李伟
    张光亚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6) : 674 - 681
  • [2]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特征及分布规律
    姚根顺
    周进高
    邹伟宏
    张建勇
    潘立银
    郝毅
    王芳
    谷明峰
    董庸
    郑剑锋
    倪超
    辛勇光
    [J]. 海相油气地质, 2013, 18 (04) : 1 - 8
  • [3] 四川盆地震旦系大气田形成条件与勘探远景区
    魏国齐
    沈平
    杨威
    张健
    焦贵浩
    谢武仁
    谢增业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2) : 129 - 138
  • [4] 中国碳酸盐岩储集层大型化发育的地质条件与分布特征
    赵文智
    沈安江
    胡素云
    张宝民
    潘文庆
    周进高
    汪泽成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1) : 1 - 12
  • [5]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前景
    魏国齐
    焦贵浩
    杨威
    谢增业
    李德江
    谢武仁
    刘满仓
    曾富英
    [J].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12) : 5 - 9+119
  • [6] 四川威远震旦系与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附视频
    孙玮
    刘树根
    王国芝
    徐国盛
    罗志立
    韩克猷
    袁海锋
    黄文明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5) : 481 - 489
  • [7] 四川盆地寒武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黄文明
    刘树根
    张长俊
    王国芝
    徐国盛
    雍自权
    马文辛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 566 - 575
  • [8] 海平面升降对威远寒武系滩相储层的影响
    李凌
    谭秀成
    夏吉文
    罗冰
    陈景山
    [J]. 天然气工业, 2008, (04) : 19 - 21+135
  • [9] 古地貌恢复在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奥陶系为例
    洪余刚
    陈景山
    代宗仰
    钱津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1) : 1 - 5
  • [10] 中国油气田古岩溶与油气储层
    陈学时
    易万霞
    卢文忠
    [J]. 沉积学报, 2004, (02) : 244 -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