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地区深层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15
作者
马行陟 [1 ,2 ]
庞雄奇 [3 ]
孟庆洋 [1 ,2 ]
姜福杰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深层烃源岩; 排烃特征; 生烃潜力; 资源量; 辽东湾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收集研究区深层烃源岩热解和有机碳等地化资料,利用地质门限理论为基础的生烃潜力法,对深层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聚集系数法预测其资源潜力。建立了3类烃源岩排烃模型,其中,Ⅰ型源岩最早进入排烃门限进行排烃,排烃效率高于Ⅱ型和Ⅲ型源岩。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早在沙河街组沉积末期开始排烃,主要以排油为主,累计排烃量为43.30×108t,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沙河街组二段烃源岩在东营组沉积时期开始排烃,累计排烃量为22.6×108t。深层烃源岩的总排烃量为65.90×108t,预测资源量为21.06×108t,其中石油预测资源量为17.12×108t。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地区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深层烃源岩以生油为主。辽西凹陷和辽中凹陷为两个富烃凹陷,位于两个凹陷之间的辽西凸起,具有双凹供烃之利,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51 / 2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油气田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 [J].
李潍莲 ;
刘震 ;
刘俊榜 ;
夏庆龙 ;
周心怀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5) :664-670
[2]   辽东湾凹陷石油运聚成藏过程中运载层残留油量计算关键参数的求取 [J].
田立新 ;
武丽 ;
姜振学 ;
周晶晶 ;
姚蕾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4) :405-411
[3]   用生烃潜力法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烃源岩资源潜力 [J].
马中振 ;
庞雄奇 ;
吴河勇 ;
戴国威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 (04) :27-32
[4]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分布[J]. 朱筱敏,董艳蕾,杨俊生,张琴,李德江,徐长贵,于水.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5]   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地震相研究 [J].
董艳蕾 ;
朱筱敏 ;
李德江 ;
杨俊生 ;
张玉银 ;
朱世发 .
沉积学报, 2007, (04) :554-563
[6]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 [J].
张文正 ;
杨华 ;
李剑锋 ;
马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289-293
[7]   富台油田成藏期与生排烃期的匹配关系 [J].
卢双舫 ;
徐立恒 ;
申家年 ;
张斌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3) :270-272
[8]   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构造格架与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分析 [J].
徐长贵 ;
许效松 ;
丘东洲 ;
赖维成 ;
周心怀 .
古地理学报, 2005, (04) :449-459
[9]   中新生代辽河盆地区域应力场变化及其成因 [J].
孙红军 .
古地理学报, 2002, (04) :61-69
[10]   一种生、排烃量计算方法探讨与应用 [J].
周杰 ;
庞雄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