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古近系那读组烃源岩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6
作者:
刘洛夫
赵素平
杜振川
朱胜利
李双文
霍红
陈元壮
陈利新
机构:
[1]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3]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资源系
来源:
关键词: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
古近系;
百色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9 [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古近系那读组的那一段上亚段和下亚段以及那二段广泛发育厚度很大的暗色泥岩 ,累计厚度可达 2 0 0~ 10 0 0m。在东部坳陷的绝大部分地区三段地层暗色泥岩的有机碳含量都在 1 0 %以上 ,是好的烃源岩。三套高效源岩的干酪根均以ⅡA型为主 ,次为ⅡB型和Ⅲ型 ,干酪根类型分布受控于沉积环境。那一段泥岩的Ro 值为 0 4 %~ 0 6 5 % ,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 ;那二段在较深部位的Ro 值为 0 7%~ 0 8%或更高 ,处于成熟阶段的早期。该坳陷的暗色泥岩厚度高值区、半深湖区、有机碳含量高值区、Ro 高值区是一致的 ;沉积中心、沉降中心与生烃中心吻合。那二段成熟度相对较高 ,已达到成熟阶段早期 ,源岩厚度、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等也比较有利 ,因此 ,那二段应是本区的最主要的高效烃源岩。田东沉积区面积较大、泥岩厚度较大、半深湖区范围较大、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有机质的成熟度也相对较高 ,因此 ,田东沉积区比田阳沉积区更具有生、排烃的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4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