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新疆乌恰6.8级地震序列震源特征及帕米尔东北缘应力场研究

被引:32
作者
唐兰兰 [1 ]
赵翠萍 [2 ]
王海涛 [1 ]
机构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2]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关键词
帕米尔地区; 地震矩张量反演; 应力场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3 [];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本文使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宽频带长周期数字波形资料,在时间域反演了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6.8级地震的强余震及其周围先后发生的52次中等强度地震的矩张量解,结合Harvard大学在该区域的地震矩张量结果,研究了帕米尔东北缘的应力场分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位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推挤的前缘及向北凸出的弧型构造的最北缘的卡兹克阿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以逆冲推覆活动为主,并有部分走滑类型的地震,基本不存在正断层类型的地震;该弧型构造近东西走向的顶部(文中的西区)与其北西走向的东侧(文中的东区)的局部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不同,分别为NW、NNE方向,显示出在承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的同时,东区也更多的受到了塔里木块体顺时针旋转作用的影响.位于帕米尔陆内俯冲和变形作用强烈、碰撞造成深源地震带东段的南区,地震以走滑错动为主,逆断、正断层都有,显示出相对复杂的应力状态.位于帕米尔高原内部的西区和南区的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由北向南,由最大主压应力轴接近水平,过渡为最大主张应力轴接近水平,一定程度揭示了板块俯冲的状态.结合南区和西区的地震深度差异及机制解中断层面的倾角,推测在中帕米尔的东部,由北向南的板块俯冲至150~170km深度,俯冲角度为60°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1228 / 123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Component azimuths of the CEArray stations estimated from P-wave particle motion[J]. Fenglin Niu 1,and Juan Li 1,2 1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Rice University,Houston,TX 77005,USA 2 Key Laboratory of the Earth’s Deep Interior,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Earthquake Science. 2011(01)
[2]   汶川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的空间分段特征 [J].
王勤彩 ;
陈章立 ;
郑斯华 .
科学通报, 2009, (16) :2348-2354
[3]   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板块俯冲及其应力状态 [J].
孙文斌 ;
和跃时 ;
常征 ;
齐晓燕 .
地震地质, 2009, 31 (02) :207-217
[4]   伽师震源区中等强度地震矩张量反演及其应力场特征 [J].
赵翠萍 ;
陈章立 ;
郑斯华 ;
张智强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3) :782-792
[5]   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中源地震的空间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特征 [J].
楼小挺 ;
刁桂苓 ;
叶国扬 ;
宁杰远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5) :1448-1455
[6]   天山—帕米尔结合带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地震活动研究 [J].
胥颐 ;
刘建华 ;
刘福田 ;
朱令人 ;
龙海英 ;
魏斌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2) :469-476
[7]   伽师强震系列应力场的转向过程 [J].
刁桂苓 ;
王海涛 ;
高国英 ;
龙海英 ;
聂晓红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1062-1068
[8]   帕米尔地区现今大陆深俯冲——地震构造和动力学解释 [J].
张家声 ;
单新建 ;
李建华 ;
黄雄南 .
岩石学报, 2005, (04) :1215-1227
[9]   1991~2002年新疆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J].
高国英 ;
温和平 ;
聂晓红 .
地震, 2005, (01) :81-87
[10]   天山分段性的地球物理学分析 [J].
赵俊猛 ;
李植纯 ;
马宗晋 .
地学前缘, 2003, (S1) :12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