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北端洛古河东花岗岩的地球化学、SHRIMP锆石U-Pb年龄和岩石成因

被引:49
作者
武广 [1 ]
陈衍景 [1 ,2 ]
赵振华 [3 ]
赵太平 [3 ]
李之彤 [4 ]
张哲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熏点实验室
[4]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洛古河东早白垩世花岗岩; 锆石SHRIMP铀-铅年龄; 元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大兴安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兴安岭北端漠河县洛古河东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内部可见闪长质微粒包体,属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铀-铅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洛古河东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其花岗斑岩体的锆石SHRIMP铀-铅年龄为129.8±2.2Ma。花岗岩的SiO2含量介于68.03%~74-32%之间,Al2O3含量介于13.06%~14.55%之间,Na2O/K2O介于0.45~0.86之间,铝饱和指数为0.94~1.11,Mg#指数介于18~42之间且多小于30。稀土元素总量为160.00×10-6~235.15×10-6,δEu介于0.31~0.52,(La/Yb)N介于8.99~17.87.为轻稀土富集型。岩体Sr含量低,介于118×10-6~268×10-6之间,而Y含量高,介于16.9×10-6~26.1×10-6之间,Sr/Y比值低,介于5.62~13.81之间,属低锶高钇型岩石。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中,Rb、Th、U、K、Zr、Hf和轻稀土元素(如La、Ce、Nd和Sm等)富集,Ba、Sr、P和Ti等元素强烈亏损,Nh和Ta具有中等-弱亏损。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具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属后碰撞花岗岩。岩体εNd(t)值介于-3.45~-2.64,平均-3.01;亏损地幔Nd模式年龄介于969~1131Ma之间,平均1018Ma;锶初始比值(ISr)介于0.702486~0.707269之间,平均0.705434;钾长石206pb/204Ph、207Pb/204Ph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5939~18.6721、15.6019~15.6058和38.4058~38.5249,平均值分别为18.6426、15.6035和38.4613;岩体中的钾长石氧同位素组成很低,δ18O(‰)值介于-8.1~4.1之间,多为负值,表明洛古河东岩体为低18O花岗岩。Nd、Sr、Pb和O同位素组成显示洛古河东岩体形成于含有较多幔源成分的源区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推测源区主要为Rodinia超大陆会聚过程中(中元古代一新元古代之交)形成的初生地壳。由于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分别于古生代末期和二叠纪一中侏罗世闭合,因此大兴安岭北端早白垩世花岗岩应该形成于中朝-蒙古大陆与西伯利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33 / 24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73 条
[1]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韧性剪切带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J].
武广 ;
范传闻 ;
李忠权 ;
糜梅 ;
刘军 ;
朱明田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297-302
[2]   大兴安岭北端晚侏罗世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及其地质和找矿意义 [J].
武广 ;
陈衍景 ;
孙丰月 ;
李景春 ;
李之彤 ;
王希今 .
岩石学报, 2008, 24 (04) :899-910
[3]   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 [J].
张旗 ;
王元龙 ;
金惟俊 ;
贾秀勤 ;
李承东 .
地质通报, 2008, (01) :1-18
[4]   额尔古纳成矿带西北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J].
武广 ;
孙丰月 ;
赵财胜 ;
丁清峰 ;
王力 .
岩石学报, 2007, (09) :2227-2240
[5]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J].
吴福元 ;
李献华 ;
杨进辉 ;
郑永飞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17-1238
[6]   内蒙古东部双井子中三叠世同碰撞壳源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对西伯利亚与中朝古板块碰撞时限的约束 [J].
李锦轶 ;
高立明 ;
孙桂华 ;
李亚萍 ;
王彦斌 .
岩石学报, 2007, (03) :565-582
[7]   上黑龙江盆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武广 ;
孙丰月 ;
朱群 ;
李之彤 ;
丁清峰 ;
李广远 ;
庞庆帮 ;
王宏博 .
矿床地质, 2006, (03) :215-230
[8]  
Discovery of the Early Paleozoic post-collisional granites in northern margin ofthe Erguna massif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J]. WU Guang1,2, SUN Fengyue1, ZHAO Caisheng3, LI Zhitong2, ZHAO Ailin2, PANG Qingbang2 & LI Guangyuan2 1.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6China;2. Shenya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Shenyang110032, China;3.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
[9]   额尔古纳地块北缘早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武广 ;
孙丰月 ;
赵财胜 ;
李之彤 ;
赵爱琳 ;
庞庆帮 ;
李广远 .
科学通报, 2005, (20) :96-106
[10]   东北地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构造背景 [J].
祁进平 ;
陈衍景 ;
Franco Pirajno .
矿物岩石, 2005, (02) :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