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回顾与转型升级

被引:7
作者
王超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刑事证据法学; 两次启蒙; 初步转型; 转型升级;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9.03.007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尽管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在经过两次启蒙和一次转型之后已经呈现出较为繁荣的学术景象,但是在研究思路不尽合理和研究方法较为陈旧的情况下,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在理论创新和增长知识方面的作用比较有限,甚至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体系。为了推动刑事证据法学的研究创新,取得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理论突破,促进刑事证据法学的知识增长,进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亟待再次转型,在增强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主体性、独立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创新精确解释我国刑事证据立法与司法存在的真正问题或者独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9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刑事印证证明新探 [J].
龙宗智 .
法学研究, 2017, 39 (02) :149-167
[2]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J].
习近平 .
时事报告, 2016, (06) :5-15
[3]   “印证”证明模式反思与重塑:基于中国刑事错案的反思 [J].
左卫民 .
中国法学, 2016, (01) :162-176
[4]   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再次转型:从价值表达到精确解释 [J].
王超 .
政法论坛, 2014, 32 (01) :138-147
[5]   中国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 [J].
王超 .
法学评论, 2013, 31 (01) :44-52
[6]   以限制证据证明力为核心的新法定证据主义 [J].
陈瑞华 .
法学研究, 2012, 34 (06) :147-163
[7]   论证据相互印证规则 [J].
陈瑞华 .
法商研究, 2012, 29 (01) :112-123
[8]   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法理学分析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05, (06) :150-163
[9]   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性与合理限度 [J].
李建明 .
法学研究, 2005, (06) :20-32
[10]   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 [J].
龙宗智 .
法学研究, 2004, (02) :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