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与香港普通法传统互动中的释法模式——以香港特区“庄丰源案规则”为对象

被引:10
作者
黄明涛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庄丰源案规则; 香港终审法院; 人大释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解释方法;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4.12.009
中图分类号
D62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921.9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103 ;
摘要
香港特区终审法院所创立的"庄丰源案规则"——"1999年人大释法"仅构成对基本法第22条第4款与第24条第2款第3项的有效解释——引起诸多批评,并被认为挑战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实际上,这些批评意见对"庄丰源案规则"的效力及其象征意义有所误读,也不必要地强化了祖国大陆的法律传统与香港地区普通法传统之间的对立。人大释法制度作为基本法体制之下两种法律传统的连接点,赋予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一种新的法律地位,因而容许并要求其在与香港普通法传统的互动中发展出独特的法律解释模式,而这种独特的释法模式与"庄丰源案规则"是相容且相互促进的。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3]   普通法判决意见规则视阈下的人大释法制度——从香港“庄丰源案”谈起 [J].
秦前红 ;
黄明涛 .
法商研究, 2012, 29 (01) :51-58
[4]   论民事司法权中的司法规则创制权 [J].
赵钢 ;
王杏飞 .
中国法学, 2011, (03) :21-30
[5]   文本、目的和语境——香港终审法院解释方法的连贯性与灵活性 [J].
秦前红 ;
黄明涛 .
现代法学, 2011, 33 (01) :182-193
[7]   香港基本法第158条与立法解释 [J].
朱国斌 .
法学研究, 2008, (02) :3-26
[8]   文本、结构与立法原意——“人大释法”的法律技艺 [J].
强世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5) :143-159+207
[10]   论双轨政治下的香港司法权——宪政维度下的再思考 [J].
程洁 .
中国法学, 2006, (05) :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