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种湛江地区海产贝类中脂肪酸组成GC-MS分析

被引:10
作者
元冬娟 [1 ]
吴湃 [1 ]
王璠 [1 ]
曾硕士 [1 ]
蔡春 [2 ]
周克元 [1 ]
江黎明 [1 ]
机构
[1] 广东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2] 分析中心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海洋贝类; 多不饱和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D O I
10.13400/j.cnki.cjmd.2009.03.007
中图分类号
R151 [营养学];
学科分类号
100403 ;
摘要
目的运用GC-MS检测广东湛江地区19种常见的海洋经济贝类19种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方法借鉴Kang等组织样品前处理方法,再运用GC-MS分析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19种海洋贝类脂肪酸含量介于0.08%~0.59%。饱和脂肪酸(SFA)占32.75%~62.3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达到1.55%~22.7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达到22.31%~57.32%。在19种贝类中n-3PUFA含量较高,其中头足纲的贝类要远高于腹足纲和双壳纲的16种贝类,3种头足类EPA和DHA在鲜贝中达到0.518~1.00g.kg-1和0.402~1.377g·kg-1。结论19种贝类都属于低脂肪酸高PUFA生物,在3个纲中n-6/n-3PUFA比值,腹足纲(1.00~14.34)要高于双壳纲(0.16~0.65)和头足纲(0.12~0.44),因此,头足纲贝类是人体补充n-3PUFA的极好来源。贝类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结合19种贝类在分类学和生物学特征的不同,贝类的脂肪酸组成与其分类学上的地位具有一定的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影响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基础研究 [J].
王新颖 ;
黎介寿 .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7, (01) :54-58
[2]   海洋头足类药物开发前景 [J].
雷晓凌 ;
赵树进 .
中药材, 2005, (04) :264-267
[3]   COPD患者血浆TXB2和6-K-PGF1α含量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J].
罗蓉 ;
李卓成 ;
张敏 .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4, (03) :187-189
[4]   大竹蛏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评价 [J].
戴聪杰 .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304-308
[5]   5种贝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J].
劳邦盛 ;
盛国英 ;
傅家谟 ;
闻克威 ;
张干 ;
闵育顺 .
色谱, 2001, (02) :137-140
[6]   大连沿海几种腹足类和双壳类的营养成分分析 [J].
陶平 ;
许庆陵 ;
谭淑荣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182-186
[7]   贻贝脂肪酸成分分析 [J].
张强 .
分析化学, 1997, (01) :93-96
[8]  
哮喘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李明华, 2005
[9]  
贝类学概论[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蔡英亚等编,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