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交重组自交系亚种属性判别及维管束性状的变异

被引:10
作者
朱春杰
徐海
郭艳华
王嘉宇
刘宏光
徐正进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分类; 维管束性状; 亚种属性;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7.06.010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程氏指数法和维管束分类性状分别对其不同世代(F6和F8)群体进行籼粳亚种属性判别。发现群体表现为中间类型占优势的偏粳分布,具有明显籼粳亚种间差异的维管束性状在群体内实现了重组,理论上通过籼粳杂交可以实现优良维管束性状的组合。穗颈大小维管束比、倒2节间和穗颈大维管束比在确认群体的籼粳属性时与程氏指数法判别结果相似,且较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倒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在世代间表现稳定,可作为鉴别群体籼粳属性的参考指标。群体内多数株系还属于分化不彻底的中间类型,造成穗颈大小维管束比、倒2节间和穗颈大维管束比对某些株系的判别存在一定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619 / 6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水稻穗颈维管束及其相关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J].
陶澜 ;
程艳军 ;
谢戎 ;
何光华 ;
杨正林 ;
张毅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12) :1932-1937
[2]   籼粳稻杂交育成品种的亚种特征性状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J].
徐正进 ;
李金泉 ;
姜健 ;
荆彦辉 ;
张文忠 ;
陈温福 ;
张龙步 .
作物学报, 2003, (05) :735-739
[3]   两个籼粳交杂种F2几个重要性状的分布 [J].
张再君 ;
梁承邺 .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02) :36-40
[4]   水稻穗颈维管束性状的株内变异 [J].
荆彦辉 ;
徐正进 ;
陈温福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253-256
[5]   水稻穗颈维管束和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J].
章志宏 ;
陈明明 ;
唐俊 ;
胡中立 .
作物学报, 2002, (01) :86-89
[6]   栽培稻的基因型差异程度和分类 [J].
李任华 ;
孙传清 ;
李自超 ;
王象坤 ;
徐才国 .
作物学报, 1999, (04) :518-526
[7]   水稻亲本遗传分化程度与籼粳杂种优势的关系 [J].
李任华 ;
徐才国 ;
何予卿 ;
袁隆平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1998, (05) :564-576
[8]   水稻穗颈节间组织与颖花数的关系 [J].
黄璜 .
作物学报, 1998, (02) :193-200
[9]   亚洲栽培稻的亚种及亚种间杂交稻的认定与分类 [J].
王象坤 ;
李任华 ;
孙传清 ;
李自超 ;
才宏伟 ;
孙新立 .
科学通报, 1997, (24) :2596-2603
[10]   籼粳亚种间杂交后代穗颈维管束数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J].
徐正进 ;
权太勇 ;
马艳梅 ;
王佳多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1)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