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及周边地区产10种食用菌的脂类研究

被引:7
作者
徐金森
沈明山
刘扬
赵卿
王立红
机构
[1]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与肿瘤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与肿瘤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与肿瘤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与肿瘤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与肿瘤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福建厦门,福建厦门,福建厦门,福建厦门
关键词
食用菌; 脂类; 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6 [植物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厦门及周边地区产的黑木耳、鲍鱼菇、平菇、香菇、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金针菇、蘑菇和姬松茸(子实体和菌丝体)的10种食用菌样品中的脂肪进行了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了样品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这些食用菌的粗脂肪含量在1%~5%之间,其中姬松茸子实体最高(约5.4%),最低者为黑木耳(约0.7%).脂类中共有10种脂肪酸组成得到了确认,但在含量及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其中又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为主要脂肪酸,其余的则明显较少.这些为从不同角度探讨对上述食用菌的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96 / 4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几种野生食用菌类的营养成分分析 [J].
宋立军 .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1, (02) :65-66
[2]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J].
黄年来 .
中国食用菌, 2000, (04) :3-5
[3]   谷秆两用稻草栽培食用菌研究 [J].
陈君琛 ;
郑金贵 ;
杨菁 ;
郑开斌 ;
陈旺瑞 .
福建农业学报, 2000, (02) :41-44
[4]   酸水解法测定食品中脂肪含量与索氏抽提法的比较 [J].
李秀花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9, (04) :383-384
[5]   食用菌木耳、香菇长链脂肪酸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J].
刘江琴,庄海旗,莫丽儿 .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4, (01) :28-30
[6]   食用菌与人类生态环境 [J].
吕岱人 .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