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分析——以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为例
被引:15
作者:
徐丽强
[1
]
李胜利
[1
]
于兴河
[1
]
章彤
[2
]
罗兴旺
[2
]
姜国平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彩南作业区
来源: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静态分布模型;
动态验证;
彩9井区;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6.05.00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由于多年注水开采,油水关系十分复杂,如何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区目前开发阶段井网调整的关键是明确储层的叠置关系,即目的层三工河组二段2和3小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单元分布特征。为此,首先分析彩9井区目的层沉积微相的岩电特征,建立沉积微相的单井识别标志,为进一步的井间精细对比奠定基础;然后基于单井沉积微相识别结果,根据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对沉积微相内部精细解剖,明确不同级别储层构型单元的识别标志;以河流相沉积模式为指导,建立井间储层构型单元的静态分布模型,实现对不同级别储层构型单元的定量表征;最后由注采动态资料的响应关系验证储层构型单元静态分布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储层构型单元静态分布模型与研究区实际生产情况吻合较好,对于油藏后期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7+82
+82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