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分析——以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为例

被引:15
作者
徐丽强 [1 ]
李胜利 [1 ]
于兴河 [1 ]
章彤 [2 ]
罗兴旺 [2 ]
姜国平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彩南作业区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静态分布模型; 动态验证; 彩9井区;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6.05.00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由于多年注水开采,油水关系十分复杂,如何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区目前开发阶段井网调整的关键是明确储层的叠置关系,即目的层三工河组二段2和3小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单元分布特征。为此,首先分析彩9井区目的层沉积微相的岩电特征,建立沉积微相的单井识别标志,为进一步的井间精细对比奠定基础;然后基于单井沉积微相识别结果,根据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对沉积微相内部精细解剖,明确不同级别储层构型单元的识别标志;以河流相沉积模式为指导,建立井间储层构型单元的静态分布模型,实现对不同级别储层构型单元的定量表征;最后由注采动态资料的响应关系验证储层构型单元静态分布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储层构型单元静态分布模型与研究区实际生产情况吻合较好,对于油藏后期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7+82 +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随机模拟方法在河口坝储层构型建模中的应用 [J].
陆智祎 ;
岳大力 ;
耿丽慧 ;
陈娜 ;
龚姚进 ;
曲鹏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 35 (02) :29-35
[2]   胜利油田永8断块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特征 [J].
王冠民 ;
李明鹏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5, 37 (06) :10-21
[3]   基于辫状河储层构型的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分布规律 [J].
王石 ;
万琼华 ;
陈玉琨 ;
李学伟 ;
梁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 22 (05) :47-51+68
[4]   河口坝内部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大港油田枣南断块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为例 [J].
印森林 ;
陈恭洋 ;
戴春明 ;
吴胜和 ;
芦凤明 ;
冯文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04) :630-639
[5]   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 [J].
刘卫 ;
路智勇 ;
牛栓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 22 (04) :33-37
[6]   地下曲流河点坝砂体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以吉林油田杨大城子油层第23小层为例 [J].
单敬福 ;
张吉 ;
赵忠军 ;
李浮萍 ;
孙立勋 ;
张彬 ;
方世祥 .
石油学报, 2015, 36 (07) :809-819
[7]   重18井区J3q3层夹层分布对SAGD开发效果的影响 [J].
桑林翔 ;
杨万立 ;
杨浩哲 ;
王立龙 ;
李婷 .
特种油气藏, 2015, 22 (03) :81-84+155
[8]   砂质辫状河岩相与构型特征——以山西大同盆地中侏罗统云冈组露头为例 [J].
陈彬滔 ;
于兴河 ;
王天奇 ;
马凤良 ;
李顺利 ;
杨丽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01) :111-117
[9]   基于界面约束法的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建模 [J].
刘卫 ;
丁亚军 ;
彭光艳 ;
孟立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 21 (03) :33-35+40+113
[10]   储层构型分析及聚合物驱后测井评价联合识别剩余油——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为例 [J].
罗水亮 ;
曾琛 ;
韩学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 21 (01) :92-9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