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曲流河点坝砂体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以吉林油田杨大城子油层第23小层为例

被引:28
作者
单敬福 [1 ]
张吉 [2 ,3 ]
赵忠军 [2 ,3 ]
李浮萍 [2 ,3 ]
孙立勋 [4 ]
张彬 [1 ]
方世祥 [1 ]
机构
[1]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
[3]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4]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兴隆台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曲流河; 演化过程恢复; 侧积体; 沉积建造; 构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目前对于曲流河点坝构型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结果"的分析和描述,而对于点坝内部侧积体"成因"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鉴于此,通过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密井网等资料,在废弃河道和点坝砂体的识别以及多种构型参数估算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相邻相似"原则对单一河道相邻点坝侧积体进行组合,然后按先后发育顺序揭示曲流河道横向迁移、摆动与演化规律,再现曲流河道沉积演化过程。这种方法重建了曲流河道水动力学演化过程,解析了曲流河点坝砂体的层次建筑结构。该研究成果不仅使曲流河点坝内部砂体建筑结构解剖结果更合理、更可信,而且还丰富了地下河流相储层构型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809 / 81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以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为例 [J].
孙天建 ;
穆龙新 ;
吴向红 ;
赵国良 ;
徐锋 ;
王振军 ;
覃志 ;
方子奇 .
石油学报, 2014, 35 (04) :715-724
[2]   基于过程的分流平原高弯河道砂体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分析——以大庆油田萨北地区为例 [J].
张昌民 ;
尹太举 ;
喻辰 ;
叶继根 ;
杜庆龙 .
沉积学报, 2013, 31 (04) :653-662
[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体结构特征及成因机理 [J].
李士祥 ;
楚美娟 ;
黄锦绣 ;
郭正权 .
石油学报, 2013, 34 (03) :435-444
[4]   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探讨 [J].
吴胜和 ;
纪友亮 ;
岳大力 ;
印森林 .
高校地质学报, 2013, 19 (01) :12-22
[5]   老油田剩余油分布——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剩余油富集 [J].
林承焰 ;
余成林 ;
董春梅 ;
王友净 ;
刘卫 ;
麻成斗 ;
刘洪涛 ;
宋彪 .
石油学报, 2011, 32 (05) :829-835
[6]   曲流河废弃河道的废弃类型及机理分析 [J].
周新茂 ;
高兴军 ;
季丽丹 ;
陈建阳 ;
王兴明 ;
徐薇薇 ;
张晶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1) :19-23+109
[7]   地下曲流河道单砂体内部薄夹层建筑结构研究方法 [J].
马世忠 ;
孙雨 ;
范广娟 ;
郝兰英 .
沉积学报, 2008, (04) :632-639
[8]  
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J]. 吴胜和,岳大力,刘建民,束青林,范峥,李宇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9]   河道单砂体“建筑结构控三维非均质模式”研究 [J].
马世忠 ;
吕桂友 ;
闫百泉 ;
范广娟 .
地学前缘, 2008, (01) :57-64
[10]   曲流河古河道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 [J].
岳大力 ;
吴胜和 ;
谭河清 ;
余地云 ;
姜香云 ;
刘世斌 .
地学前缘, 2008, (01) :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