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体结构特征及成因机理

被引:49
作者
李士祥 [1 ,2 ,3 ]
楚美娟 [2 ,3 ]
黄锦绣 [2 ,3 ]
郭正权 [2 ,3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砂体结构; 砂体类型; 成因机理; 长8油层组;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在前人对物源、湖盆底形、碎屑供给能力、水体能量等沉积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积特征的分析,长8油层组发育西南部和西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东北部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和西部的扇三角洲沉积,分流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的储集体类型。勘探实践证明,不同沉积体系区域其砂体储集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盆地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砂体储集性能较好,已发现了规模储量,而东北部地区砂体储集性能差,未发现规模储量,砂体结构的不同是造成其储集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对砂体垂向及横向解剖的基础上,通过对砂体成因机理的分析,将长81段砂体主要划分为分流河道型和分流砂坝型2种类型。分流河道型砂体主要发育在盆地的西部地区,是在近物源、高能量、物源供给充足的条件下,河流入湖后河道的能量大于湖水的顶托作用,河道继续向前延伸,形成条带状的厚层垂向叠置砂体。分流砂坝型砂体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东北部地区,是在坡缓水浅、远物源、低能量的缓慢沉积条件下,湖水能量和河道入湖能量彼此强弱交替,形成了呈朵叶状的、单层厚度薄且不连续的砂体。
引用
收藏
页码:435 / 44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古地理环境与沉积特征 [J].
刘化清 ;
李相博 ;
完颜容 ;
魏立花 ;
廖建波 .
沉积学报, 2011, 29 (06) :1086-1095
[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段沉积相研究 [J].
赵小强 ;
万友利 ;
易超 ;
张世懋 ;
贺勇 .
岩性油气藏, 2011, 23 (04) :94-99
[3]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J].
付锁堂 ;
邓秀芹 ;
庞锦莲 .
沉积学报, 2010, 28 (06) :1081-1089
[4]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砂体组合类型及成因模式 [J].
陈昭佑 ;
王光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5) :632-639
[5]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特征 [J].
王昌勇 ;
郑荣才 ;
李忠权 ;
王成玉 ;
王海红 ;
辛红刚 ;
梁晓伟 .
地质科技情报, 2010, 29 (03) :69-74
[6]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三叠统延长组砂体结构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J].
陈飞 ;
罗平 ;
张兴阳 ;
王训练 ;
罗忠 ;
樊太亮 ;
刘柳红 ;
单伟 .
地学前缘, 2010, 17 (01) :330-338
[7]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J].
韩永林 ;
王成玉 ;
王海红 ;
李士春 ;
郑荣才 ;
王昌勇 ;
廖一 .
沉积学报, 2009, 27 (06) :1057-1064
[8]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物源分析 [J].
王纹婷 ;
郑荣才 ;
王成玉 ;
王海红 ;
牛小兵 ;
王昌勇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4) :41-46
[9]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湖岸线控砂 [J].
李元昊 ;
刘池洋 ;
独育国 ;
王秀娟 ;
黄锦绣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3) :265-274
[10]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J].
王昌勇 ;
郑荣才 ;
王海红 ;
韩永林 ;
王成玉 ;
牛小兵 .
沉积学报, 2008, 26 (06) :93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