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老油田剩余油分布——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剩余油富集
被引:52
作者:
林承焰
[1
]
余成林
[1
]
董春梅
[1
]
王友净
[1
]
刘卫
[1
]
麻成斗
[2
]
刘洪涛
[2
]
宋彪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
来源:
关键词:
高含水期油田;
河流三角洲;
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
剩余油;
形成机制;
新领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7 [采收率研究];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中国老油田已陆续进入开发中后期,大量剩余油因储层强非均质性的影响而滞留地下,成为了实现老油田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高含水条件下剩余油潜力区预测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研究难题,此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一直在持续向前发展,但在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上出现了简单化的趋势。通过对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外围的葡北油田葡Ⅰ油组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除了通常对剩余油潜力区的认识之外,发现并提出了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岔道口是一种新型的剩余油的有利富集区这一新认识,并从处于岔道口位置的油井开发响应和挖潜效果进行了剩余油分布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岔道口剩余油富集机制来看,该处储层特征具有明显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砂体厚度相对较大;②夹层较发育;③沉积结构及组合类型复杂;④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与水下分流主河道的主体部位直接连通。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是一种以前研究中未曾提及的剩余油富集新领域,在该处聚集的剩余油属于首次发现。作为一种新的剩余油类型的提出,对与河流三角洲储层相关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29 / 835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