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上二叠统含煤岩系煤级分布的成因分析

被引:7
作者
刘进
冯常茂
牛新生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关键词
上二叠统; 含煤岩系; 成因; 贵州;
D O I
10.13199/j.cst.2007.11.105.liuj.014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贵州上二叠统含煤岩系煤级分布在平面上呈现X型分布特征,即具有东、西侧变质低,中部变质高的特点,分布规律明显。结合该地区的岩浆活动、区域热演化特征,对含煤岩系煤级分布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晚二叠世早期峨眉山玄武岩活动所导致的区域性高的古地热场是该地区煤级分布的主要原因,而燕山期的小型岩体则是造成局部煤变质程度异常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贵州1:20万重力异常分布特征与透露的区域地质构造新信息 [J].
王亮 ;
龙秀洪 ;
张应文 ;
李贡辉 ;
罗华华 .
贵州地质, 2007, (01) :64-69
[2]   鄂西—渝东地区热史恢复及烃源岩成烃史 [J].
卢庆治 ;
马永生 ;
郭彤楼 ;
胡圣标 .
地质科学 , 2007, (01) :189-198
[3]   川东北地区热流史及成烃史研究 [J].
卢庆治 ;
郭彤楼 ;
胡圣标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5) :549-551
[4]   中国南方现今地热特征 [J].
袁玉松 ;
马永生 ;
胡圣标 ;
郭彤楼 ;
付孝悦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1118-1126
[5]   川东北地区异常高压形成的地温场背景 [J].
卢庆治 ;
胡圣标 ;
郭彤楼 ;
李忠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1110-1116
[6]   中国大陆热流分布特征及热-构造分区 [J].
汪洋 ;
邓晋福 ;
汪集旸 ;
熊亮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1, (01) :51-58
[7]   从1∶50万重力异常探讨贵州省区域地质构造格架 [J].
范祥发 .
贵州地质, 1999, (03) :195-198
[8]   流体包裹体在建立四川盆地古地温剖面研究中的应用 [J].
王一刚 ;
余晓锋 ;
杨雨 ;
张静 .
地球科学, 1998, (03) :69-72
[9]   贵州龙潭组煤类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J].
陈学敏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5, (02) :21-24
[10]  
贵州煤田地质[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