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辣酱自然发酵过程中主要优势菌及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10
作者
苏东林 [1 ,2 ]
张忠刚 [3 ]
陈亮 [4 ]
谭欢 [1 ,2 ]
周向荣 [5 ]
机构
[1] 不详
[2]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3] 不详
[4] 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
[5] 寿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6]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7] 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8] 不详
关键词
永丰辣酱; 自然发酵; 优势菌; 化学成分; 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64.2 [常用调味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实验对传统永丰辣酱的基础原料麦酱在自然发酵不同时期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计数、归类和鉴定,以及对氨基态氮和蛋白酶活力、总酯与糖化酶活力、酸度与pH值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微生物在不同的生产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米曲霉、酱油曲霉、黑曲霉的大量繁殖主要存在于制酱的第一阶段即制曲阶段,其作用主要是产生蛋白酶和糖化酶等多种酶类,为分解原料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创造条件;鲁氏酵母和盐水四联球菌的繁殖则积累大量酒精、乳酸等中间物质,为酱的成熟准备条件;第三阶段是酱的成熟阶段,也是酱香形成的主要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传统豆酱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研究
    赵建新
    顾小红
    刘杨岷
    王利平
    [J]. 食品科学, 2006, (12) : 684 - 687
  • [2] 毛霉产蛋白酶的特性研究
    林亲录
    赵谋明
    邓靖
    肖怀秋
    [J]. 食品科学, 2005, (05) : 44 - 47
  • [3] 福林显色法测定饲料用蛋白酶活力的要点分析
    陆文清
    李德发
    任继平
    林登峰
    [J]. 饲料研究, 2003, (09) : 29 - 30
  • [4] 贵州香辣酱的生产工艺
    汪智慧
    [J]. 中国调味品, 2000, (01) : 23 - 23
  • [5] 福林(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测定波长的选择
    杨典洱
    于培兰
    潘颖
    牛宇欣
    [J].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1996, (02) : 147 - 148
  • [6] 永丰辣酱的制作
    李雪桂
    [J]. 湖南农业, 1994, (03) : 16 - 16
  • [7] 福林-酚试剂法测定白酒大曲中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条件试验[J]. 庞玉珍.天津微生物. 1994 (03)
  • [8] 食品分析[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S.SuzanneNielsen著, 2002
  • [9] 发酵食品微生物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英)BrianJ.B.Wood主编, 2001
  • [10] 调味品生产工艺学[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张水华,刘耘编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