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齐家务地区的油源对比

被引:9
作者
吴亚东 [1 ]
闫煜彪 [2 ]
唐晓川 [3 ]
徐永梅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
[3]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骅坳陷齐家务地区储油层主要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下段白云质灰岩。该区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高含硫量、中低凝固点、高初馏点和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等物理性质。在地球化学特征上,高碳数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类异戊二稀烷烃具有植烷优势,甾烷组成具有明显的C27ααα甾烷优势,沙一段泥页岩的三环萜烷不发育、伽马蜡烷比较发育。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原油为未熟—低熟油。分析原油和沙一段泥页岩的伽马蜡烷/C30藿烷与C29降藿烷/C30藿烷的关系以及伽马蜡烷/C30藿烷与Pr/Ph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齐家务地区的烃源岩主要是沙一下段的泥页岩。
引用
收藏
页码:579 / 5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1]   胡状集地区浅层沙一段储层研究及油源探讨 [J].
侯秀林 ;
谷丽冰 ;
王立江 ;
郑战平 ;
刘振旺 .
西部探矿工程, 2004, (06) :58-60
[12]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原油油源特征及成藏分析 [J].
朱扬明 ;
翁焕新 ;
苏爱国 ;
张大江 ;
邹华耀 .
地质学报, 2004, (02) :253-262
[13]   轮南、塔河油田稠油油源对比 [J].
马安来 ;
张水昌 ;
张大江 ;
金之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1) :31-38
[14]   酒西坳陷油源对比研究新进展 [J].
熊英 ;
程克明 ;
杨智明 ;
高波 ;
胡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36-39
[15]   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基本生烃特征 [J].
岳云福 ;
于学敏 ;
何咏梅 ;
苏俊青 ;
王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6) :58-60
[16]   东营凹陷油源特征分析 [J].
张林晔 ;
蒋有录 ;
刘华 ;
谭丽娟 ;
张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3) :61-64
[17]   油源对比对凹陷勘探的指导意义 [J].
张新建 ;
邓君 .
河南石油, 2003, (02) :7-9+3
[18]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地区青山口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J].
张枝焕 ;
吴聿元 ;
俞凯 ;
吴水平 ;
刘洪军 .
现代地质, 2002, (04) :389-397
[19]   中分子量烃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 [J].
陈世加 ;
付晓文 ;
廖前进 ;
王绪龙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2, (05) :1-3+5
[20]   柯克亚油气田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J].
陈瑞银 ;
徐思煌 ;
杜晓峰 .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2, (02) :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