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中新生代构造变格与成盆作用

被引:6
作者
吉让寿
高长林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江苏无锡
[3] 江苏无锡
关键词
构造变格; 盆地原型; 秦岭—大别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印支期以来,中国大陆在三面受挤的缩合构造环境下,经历了4期构造变格作用(T3—J2,J3—K1,K2—E,E3/N—Q),秦岭—大别两侧发育了相应的陆相盆地原型,并形成了复杂的原型并列叠加关系。在第一构造变格期,以发育压性陆内前陆盆地原型为主;在第二构造变格期,以发育压性陆内前陆盆地和走滑盆地原型为主;在第三构造变格期,以发育伸展断陷盆地原型为主;在第四构造变格期,以发育坳陷盆地原型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4+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盆地与伸展山岭耦合机制 [J].
刘和甫 ;
梁慧社 ;
李晓清 ;
殷进垠 ;
朱德丰 ;
刘立群 .
地学前缘, 2000, (04) :477-486
[2]   大别造山带140~85Ma热窿伸展作用——年代学约束 [J].
许长海 ;
周祖翼 ;
马昌前 ;
PW.Reiners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1) :925-937
[3]   大别山造山带对合肥盆地的构造控制 [J].
宋明水 ;
江来利 ;
李学田 ;
储东如 ;
杜森官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3) :209-215
[4]   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构造年代学证据 [J].
王国灿 ;
杨巍然 .
地球科学, 1998, (05) :27-33
[5]   合肥盆地演化及构造样式 [J].
丁丽荣 ;
柳忠泉 ;
雷敏 ;
裴磊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3) :204-208
[6]   桐柏—大别造山带燕山晚期A型花岗岩的厘定 [J].
王强 ;
赵振华 ;
熊小林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0, (04) :297-306+315
[7]   郯庐断裂带的脉动式伸展活动 [J].
朱光 ;
刘国生 ;
宋传中 ;
王道轩 .
高校地质学报, 2000, (03) :396-404
[8]   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 [J].
鲁国明 ;
朱光 ;
李学田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刘国生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3) :216-222
[9]   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J].
钟增球 ;
索书田 ;
张宏飞 ;
周汉文 .
地球科学, 2001, (06) :560-567
[10]   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J].
钟增球 ;
索书田 ;
张宏飞 ;
周汉文 .
地球科学, 2001, (06) :56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