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9 条
福建太姥山地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25
作者:
李良林
[1
]
周汉文
[1
,2
]
陈植华
[3
]
王锦荣
[4
]
肖依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4]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来源: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晚中生代;
构造环境;
太姥山地区;
福建东南沿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福建太姥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带,是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野外和岩相学分析表明该地区花岗岩岩类分布广泛,岩性以钾长花岗岩为主。岩石中发育典型的显微文象结构,缺少暗色矿物。岩石具高硅、富碱、贫钙镁和高分异指数等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和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稀土元素含量较高,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并缓向右倾斜、重稀土较为平坦、呈明显铕负异常的海鸥型展布;多数花岗岩具有Rb、U、Th、La等元素强烈富集而Ba、Sr、P、Ti等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太姥山地区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96.6±1.6Ma(MSWD=0.65),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太姥山地区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范畴。其岩浆来源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结合多组地球化学图解、野外地质和区域背景及年代学判定该地区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在早、晚白垩世之交,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处于不断伸展之中,导致大量的构造-岩浆活动,太姥山地区A型花岗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93 / 609
页数:1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