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登娄库组沉积特征

被引:8
作者
李占东 [1 ]
李阳 [2 ]
刘云利 [3 ]
胡慧婷 [4 ]
马凤荣 [4 ]
张小刚 [5 ]
机构
[1]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大庆职业学院
[3]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
[4]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5]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沉积相; 登娄库组; 白垩系;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0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不同类型盆缘区沉积体系展布与演化——以东营凹陷南坡博东潜山周缘地区为例 [J].
杨勇强 ;
邱隆伟 ;
李聪 ;
尹兵祥 ;
王亚明 .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34 (06) :604-610
[2]   江苏黄桥地区龙潭组沉积相与有利储层预测 [J].
李建青 ;
蒲仁海 ;
武岳 ;
田媛媛 .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34 (04) :395-399
[3]   海安凹陷曲塘、海北次凹戴南组—三垛组一段沉积特征及演化 [J].
魏祥峰 ;
张廷山 ;
梁兴 ;
姚秋昌 ;
汤兴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2) :265-276+301
[4]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河街组四段—三段中亚段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J].
远光辉 ;
操应长 ;
王艳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2) :277-286
[5]   大牛地气田大12—大66井区沉积微相与储层产能关系 [J].
刘双莲 ;
李浩 ;
周小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1) :45-49+60
[6]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中、下寒武统高精度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 [J].
刘忠宝 ;
杨圣彬 ;
焦存礼 ;
蔡习尧 ;
邢秀娟 ;
王恩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1) :70-76
[7]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应用条件及其在葡北地区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J].
江青春 ;
王海 ;
李丹 ;
曹锋 ;
李秋芬 ;
孙作兴 ;
周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1) :135-140
[8]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嫩江组物源及古流向分析 [J].
莫午零 ;
吴朝东 ;
张顺 ;
彭国亮 .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01) :40-46
[9]   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白垩系姚家组一段沉积特征及演化 [J].
李占东 ;
卢双舫 ;
李军辉 ;
肖佃师 ;
陈海峰 ;
李阳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2 (12) :3818-3826
[10]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条件 [J].
李占东 ;
李阳 ;
张海翔 ;
陈志巍 ;
彭政 .
石油实验地质, 2011, 33 (05) :480-487+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