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反射地震探测得到的中国东部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

被引:23
作者
赵志新
徐纪人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地震波三维速度结构; 苏鲁-大别造山带; 郯庐断裂; 广角反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利用人工地震探查所取得的广角反射及折射地震资料,探讨研究了中国东部区域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地域的西部地区Moho面埋深较深,深度为35~48km,反映了西部厚地壳特征.中部的苏鲁-大别造山带地区,20km以上的上地壳波速明显呈高速异常分布;而下地壳30km处的速度结构却显示为低速度异常特征.苏鲁-大别山区的Moho面深于其周围邻区,苏鲁地区达到32~33km;大别地区其Moho面深达36~38km.苏鲁-大别地区上地壳P波高速异常结构特征,可能与这些地区存在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演化有关.大别-苏鲁地区在下地壳深处存在地壳山根,因此与周围邻区相比P波速度呈现为低速结构.这些P波速度高速和低速区带在大别地区都位于郯庐断裂的南端西侧,在苏鲁地区异常区则都位于郯庐断裂的北段东侧,似乎是被郯庐断裂错断所致.且错动从地表延伸到30km深处.上述结果,可为岩石圈地壳构造与郯庐断裂演化分析提供地震学新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31 / 9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周围现代地壳应力场与构造运动区域特征 [J].
徐纪人 ;
赵志新 .
地质学报, 2006, (12) :1956-1965
[2]   大别造山带壳幔界面的断错结构和壳内低速体 [J].
刘启元 ;
Rainer Kind ;
陈九辉 ;
李顺成 ;
郭飚 ;
Kurt Wylegalla ;
赖院根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4) :304-313
[3]   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俯冲折返机制探讨 [J].
赵志新 ;
徐纪人 ;
许志琴 .
岩石学报, 2004, (01) :157-164
[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反射地震剖面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J].
赵志新 ;
徐纪人 ;
杨文采 ;
程振炎 .
岩石学报, 2004, (01) :139-148
[5]   苏鲁造山带区域地壳山根结构特征 [J].
徐纪人 ;
赵志新 .
岩石学报, 2004, (01) :149-156
[6]   日本南海海槽地震区域应力场及其板块构造动力学特征 [J].
徐纪人 ;
赵志新 ;
河野芳辉 ;
木下肇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4) :488-494+577
[7]   大陆深俯冲带的地壳速度结构——东大别造山带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研究 [J].
刘福田 ;
徐佩芬 ;
刘劲松 ;
尹周勋 ;
秦建业 ;
张先康 ;
张成科 ;
赵金仁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3) :366-372
[8]   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高分辨率面波层析成像 [J].
朱介寿 ;
曹家敏 ;
蔡学林 ;
严忠琼 ;
曹小林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5) :646-664+756
[9]   苏北大陆科学钻探靶区岩石物理性质 [J].
余钦范 ;
郭友钊 ;
孟小红 ;
姚长利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1) :93-100
[10]   中国东南大陆及陆缘地带的瑞利波频散与剪切波三维速度结构 [J].
滕吉文 ;
张中杰 ;
胡家富 ;
王光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5) :66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