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微生物岩的古地理背景及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25
作者
何磊
王永标
杨浩
廖卫
翁泽婷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微生物岩; 碳酸盐岩微相; 古地理; 二叠纪—三叠纪; 华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3 [微体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在华南地区碳酸盐岩台地上普遍形成一套微生物岩。微生物岩所代表的是一种以蓝细菌和其他底栖生物为主体的独特的生态系。蓝细菌作为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的基础,种类单调的小型腹足类和介形虫等广盐性多细胞生物和灾后残存的有孔虫则是该生态系中的主要消费者。根据所处的古地理位置不同,华南微生物岩的分布可分为3个主要地区,即上扬子地区、中下扬子地区及南盘江地区。上述3个地区微生物岩分别产出在生物礁顶、一般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和孤立碳酸盐岩台地环境,且不同地区微生物岩所在剖面的沉积序列也存在差异。根据不同地区微生物岩在宏观沉积构造和碳酸盐岩微相组合上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层纹状微生物岩、叠层石微生物岩、花斑状微生物岩、树枝状微生物岩及穹窿状微生物岩。不同微相类型的微生物岩在沉积水深、蓝细菌化石、底栖群落组合上仍存在差异,其中树枝状和穹窿状微生物岩沉积时所处水深最小,花斑状微生物岩和层纹状微生物岩沉积时所处水深可能相对较大。对不同地区微生物岩的研究为认识二叠纪末全球事件期间海洋环境的多样性和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6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贵州罗甸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沉积的微生物岩的时代和沉积学特征 [J].
刘建波 ;
江崎洋一 ;
杨守仁 ;
王海峰 ;
足立奈津子 .
古地理学报, 2007, (05) :473-486
[2]   贵阳花溪早三叠世遗迹化石及其对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生物复苏的启示 [J].
罗茂 ;
时国 ;
龚一鸣 .
古地理学报, 2007, (05) :519-532
[3]   江西修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树枝状微生物岩状岩石成因初解 [J].
姜红霞 ;
吴亚生 .
地质论评, 2007, (03) :323-328+434
[4]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缺氧环境的微生物和微生物岩 [J].
吴亚生 ;
姜红霞 ;
Yang Wan ;
范嘉松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5) :618-628
[5]   重庆老龙洞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的海平面下降事件 [J].
吴亚生 ;
姜红霞 ;
廖太平 .
岩石学报, 2006, (09) :2405-2412
[6]   Size variation of the end Permian conodont Neogondolella at Meishan section, Changxing, Zhejiang and its significance [J].
Luo Genming ;
Lai Xulong ;
Jiang Haishui ;
Zhang Kexin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6, 49 (04) :337-347
[7]   湖北崇阳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钙质微生物岩的时代及基本特征 [J].
杨浩 ;
张素新 ;
江海水 ;
王永标 .
地球科学, 2006, (02) :165-170
[8]   华南二叠纪末大绝灭后的钙质微生物岩及古环境意义 [J].
王永标 ;
童金南 ;
王家生 ;
周修高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06) :552-558
[9]   三叠纪牙形石的古环境与古地理意义 [J].
杨守仁 ;
郝维城 ;
江大勇 .
古地理学报, 2001, (01) :78-84
[10]  
Advance in the study of the Lower Triassic conodonts at Meishan Section, Changxing, Zhejiang Province[J]. TONG Jinnan and YANG Y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