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深还对土壤团聚体中胡敏素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36
作者
朱姝
窦森
关松
郭聘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秸秆深还; 土壤团聚体; 胡敏素; 元素组成; 红外光谱; 差热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秸秆还田主要是覆盖和表层浅施,存在着影响种子发芽生长、土壤升温慢和病虫害增加等问题。秸秆深还(corn stover deep incorporation,CSDI)是指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 cm),不仅能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还能达到保碳、蓄水、培肥、稳产的目的,使秸秆还田得到改善。虽对秸秆深还后胡敏素(Hu)的结构性质有一些研究,但是对秸秆深还后土壤团聚体中Hu的变化还未见报道。探究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的影响,可以为如何提高土地肥力、如何利用秸秆深还创建合理耕层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集于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站玉米连作耕地试验田,采用湿筛法将其分为>2 mm、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 4个粒级并提取Hu,通过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研究秸秆深还对团聚体中Hu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黑土Hu的平均含碳量为721 g kg-1;H/C的平均值为0.776;Hu的缩合度高于相应的HA;秸秆深还促使土壤表层和亚表层团聚体中Hu的氧化度降低,脂族链烃减少,活性结构增多,稳定性降低,Hu的结构趋于简单化、年轻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秸秆深还对土壤团聚体中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J].
朱姝 ;
窦森 ;
陈丽珍 .
土壤学报, 2015, 52 (04) :747-758
[2]   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影响 [J].
刘军 ;
景峰 ;
李同花 ;
黄金花 ;
谈建鑫 ;
曹晶晶 ;
刘建国 .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 (02) :293-302
[3]   堆肥过程中胡敏素的变化及其对五氯苯酚(PCP)吸附能力的影响 [J].
刘德富 ;
陈环宇 ;
程广焕 ;
邓经友 ;
胡宝兰 ;
楼莉萍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4, 41 (05) :545-552
[4]   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对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萨如拉 ;
高聚林 ;
于晓芳 ;
胡树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4, (07) :138-143
[5]   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J].
崔婷婷 ;
窦森 ;
杨轶囡 ;
陈丽珍 ;
黄毅 ;
王瑞丽 .
土壤学报, 2014, 51 (04) :718-725
[6]   秸秆还田的土壤酶学及微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J].
裴鹏刚 ;
张均华 ;
朱练峰 ;
禹盛苗 ;
胡志华 ;
金千瑜 .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 (18) :1-7
[7]   秸秆还田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J].
刘冬云 .
安徽农学通报, 2014, 20 (11) :99+128-99
[8]   秸秆还田的土壤酶效应初探 [J].
丁永亮 ;
李锦 ;
闫慧荣 ;
和文祥 ;
田霄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2 (03) :137-144
[9]  
Methane emissions from rice fields under continuous straw return in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J]. Pengfu Hou,Ganghua Li,Shaohua Wang,Xin Jin,Yiming Yang,Xiaoting Chen,Chengqiang Ding,Zhenghui Liu,Yanfeng Din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09)
[10]   秸秆深还田两年对东北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pH值及微团聚体的影响 [J].
闫洪亮 ;
王胜楠 ;
邹洪涛 ;
马迎波 ;
虞娜 ;
张玉玲 ;
黄毅 ;
张玉龙 .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 (04)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