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深还对土壤团聚体中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44
作者
朱姝
窦森
陈丽珍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秸秆深还; 土壤团聚体; 胡敏酸; 元素组成; 红外光谱; 差热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秸秆深还(Deep application of straw,DAS)是指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cm),可以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同时提高土壤肥力、蓄水能力和作物产量。本文采集了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站玉米连作耕地试验田中的秸秆深还土壤和未秸秆深还土壤,采用湿筛法将其分为>2 mm、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 4个粒级,定性分析提取胡敏酸(HA),通过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研究了秸秆深还对黑土各粒级团聚体中HA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土团聚体中的优势粒级为20.25 mm粒级,优势粒级的团聚体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均是表层较亚表层低,DAS有利于优势粒级团聚体的形成,促使优势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增多;与亚表层相比,表层各粒级团聚体HA的缩合度、氧化度和热稳定性普遍较低,脂族碳/羧基碳和脂族碳/芳香碳较高;DAS促使土壤表层和亚表层各粒级团聚体中HA的缩合度、氧化度和热稳定性下降,其中表层HA的缩合度降低更明显;而亚表层氧化度和热稳定性的降低幅度较大。表层中HA的分子结构较亚表层的简单、年轻,秸秆深还促使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增加,HA的结构简单化、年轻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47 / 75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有机物料对白土土壤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J].
朱青藤 ;
申连玉 ;
钱黎慧 ;
郭世伟 ;
代静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02) :396-403
[2]   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对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萨如拉 ;
高聚林 ;
于晓芳 ;
胡树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4, (07) :138-143
[3]   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J].
崔婷婷 ;
窦森 ;
杨轶囡 ;
陈丽珍 ;
黄毅 ;
王瑞丽 .
土壤学报, 2014, 51 (04) :718-725
[4]   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J].
郝翔翔 ;
杨春葆 ;
苑亚茹 ;
韩晓增 ;
李禄军 ;
江恒 .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35) :263-269
[5]  
Methane emissions from rice fields under continuous straw return in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J]. Pengfu Hou,Ganghua Li,Shaohua Wang,Xin Jin,Yiming Yang,Xiaoting Chen,Chengqiang Ding,Zhenghui Liu,Yanfeng Din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09)
[6]   稻田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及温室气体排放效应和机理研究进展 [J].
史然 ;
陈晓娟 ;
沈建林 ;
葛体达 ;
隋方功 ;
童成立 ;
吴金水 .
土壤, 2013, 45 (02) :1193-1198
[7]   长期传统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周振方 ;
胡雅杰 ;
马灿 ;
薛天柱 ;
郭映 ;
魏国孝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06) :145-151+156
[8]  
不同施肥处理对潮土胡敏酸结构特性的影响[J]. 赵楠,吕贻忠.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07)
[9]   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对土壤团聚体胡敏酸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J].
仇建飞 ;
窦森 ;
邵晨 ;
李明敏 ;
安丰华 .
土壤学报, 2011, 48 (04) :781-787
[10]   稻草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 [J].
于孝东 ;
唐晓红 ;
吕家恪 ;
罗友进 ;
王力 ;
魏朝富 .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 (01) :22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