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在大陆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65
作者
许志琴 [1 ]
王勤 [2 ]
梁凤华 [1 ]
陈方远 [1 ]
许翠萍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 大陆动力学; 深俯冲与折返; 韧性剪切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简称EBSD)技术可以快捷准确地进行物相鉴定,确定矿物晶体的晶格优选定向和多相岩石中各矿物的空间分布,使其成为定量研究岩石显微构造的理想工具。将岩石组构测量、野外地质观察与矿物的变形实验研究相结合,可以判别物质运动的剪切指向和变形的温压条件,从而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的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EBSD技术的原理和主要矿物组构的实验研究进展,然后以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5年来的成果为例,总结了EBSD技术在研究大陆深俯冲和折返的动力学机制和大陆造山带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橄榄石和绿辉石的组构揭示了板块深俯冲阶段的组构运动学特征,而石英、斜长石和夕线石的组构可以用来研究地壳内大型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历史,如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相关的韧性剪切带、龙门山逆冲剪切带、西昆仑康西瓦走滑剪切带和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康马拆离剪切带。因此,EBSD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显微构造与宏观构造相结合,建立变质-变形-运动学相统一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721 / 173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 [1] 苏鲁榴辉岩在俯冲峰期-折返早期的递进塑性变形过程及对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动力学的启示
    梁凤华
    许志琴
    陈方远
    [J]. 岩石学报, 2009, 25 (07) : 1587 - 1602
  • [2] 3D characterization of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in polycrystals via EBSD
    Stefan ZAEFFERER
    Stuart IWRIGHT
    [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7, (04) : 233 - 238
  • [3]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锦屏造山带的崛起——大型拆离断层和挤出机制
    许志琴
    李化启
    侯立炜
    付小芳
    陈文
    曾令森
    蔡志慧
    陈方远
    [J]. 地质通报, 2007, (10) : 1262 - 1276
  • [4] 西昆仑康西瓦韧性走滑剪切带的两类剪切指向、形成时限及其构造意义
    许志琴
    戚学祥
    杨经绥
    嵇少丞
    李海兵
    陈方远
    [J]. 地质通报, 2007, (10) : 1252 - 1261
  • [5] 榴辉岩组构运动学与大陆深俯冲——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榴辉岩的EBSD研究
    许志琴
    王勤
    陈方远
    梁凤华
    唐哲民
    [J]. 岩石学报, 2006, (07) : 1799 - 1809
  • [6] 印度/亚洲碰撞——南北向和东西向拆离构造与现代喜马拉雅造山机制再讨论
    许志琴
    杨经绥
    戚学祥
    崔军文
    李海兵
    陈方远
    [J]. 地质通报, 2006, (Z1) : 1 - 14
  • [7] 南苏鲁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C”类组构及其形成条件探讨
    许志琴
    陈晶
    王勤
    曾令森
    杨经绥
    陈方远
    李天福
    梁凤华
    [J]. 岩石学报, 2005, (02) : 389 - 397
  • [8] Hydroxyl induced eclogite fabric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J]. Harry W. Green II.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07)
  • [9] 结构水引起的榴辉岩变形组构和变形机制
    章军峰
    金振民
    HarryW.Green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5, (06) : 559 - 564
  • [10] 深俯冲大陆板块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活动
    郑永飞
    [J]. 科学通报, 2004, (10) : 917 - 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