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对比与翻译

被引:17
作者
封宗颖
邵志洪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
[2]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第三人称代词; 深层回指;
D O I
10.16263/j.cnki.23-1071/h.2004.05.015
中图分类号
H315.9 [翻译];
学科分类号
050201 ;
摘要
深层回指不同于传统语法对回指的定义 ,回指词在话语中的理解和使用受到语境、语用因素的制约 ,是一个认知处理的过程。本文试从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在实现深层回指上的不同倾向入手 ,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实现语篇衔接上的不同手段 ,并借助语用推理对深层回指进行了释义 ,进而指出其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验证 [J].
许余龙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3, (02) :17-24
[2]   照应关系的篇章功能研究 [J].
杨朝军 .
福建外语, 2002, (04) :15-21
[3]   歧义结构的化解与翻译 [J].
尹富林 .
中国翻译, 2002, (03) :38-40
[4]   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探索 [J].
许余龙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2, (01) :28-37
[5]   语篇层面汉译英的衔接性标准 [J].
刘明东 .
中国翻译, 2001, (03) :33-35
[6]   第三人称代词在深层回指中的应用分析 [J].
秦洪武 .
当代语言学, 2001, (01) :55-64+78
[7]   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 [J].
许余龙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05) :321-328+399
[8]   古汉语中介宾位置上的零形回指及其演变 [J].
董秀芳 .
当代语言学, 1998, (04) :33-42+47
[9]   英汉人称代词回指和预指比较研究 [J].
刘礼进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7, (06) :41-45
[10]   汉英部分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 [J].
左岩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03) :37-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