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与政治信任:结构偏好与规模偏好的影响差异

被引:14
作者
季程远 [1 ]
孟天广 [2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
关键词
反腐败; 结构偏好; 规模偏好; 政治信任; 中介分析;
D O I
10.13806/j.cnki.issn1008-7095.2020.02.014
中图分类号
D262.6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面对腐败蔓延不断侵蚀政府能力和政权治理合法性的挑战,世界各国政府致力于通过反腐败行动提高公众政治信任,强化政权支持。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政府通过扩大反腐败的规模和调整反腐败对象的结构以向社会释放其打击腐败的目标和决心,因此,反腐败的规模偏好和结构偏好就成为向公众宣传反腐绩效和警示潜在腐败分子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为例,综合利用2015年中国城市治理调查和2012—2015年地方反腐落马官员数据集,发现两种反腐败偏好对于公众政治信任存在影响差异,并探讨了三个中介因素的作用机制,包括公众对反腐败行动的满意度、对政府的清廉感知、对政府权力约束能力的评价。具体而言,查处更多官员会通过上述三种机制显著提高政治信任,查处地方政府高级官员同样会通过提高清廉感知的方式提高政治信任,但反腐败满意度将短期内降低。公众反腐败期望满足假说有利于理解本研究的发现,随着反腐败斗争的常态化和监察制度的完善,公众期望逐渐与之相适应,政治信任将得到持续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1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2]   论计算社会科学的双重功能 [J].
郦全民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27 (05) :6-13
[3]   腐败认知、公共服务满意度与政府信任 [J].
吴进进 .
浙江社会科学, 2017, (01) :43-51+156
[4]   中国网民的政治价值观与网络抗争行为的限度 [J].
季程远 ;
王衡 ;
顾昕 .
社会, 2016, 36 (05) :64-87
[5]  
政府清廉感知:差序格局及其解释——基于2015年度全国廉情调查的数据分析[J]. 倪星,李珠.公共行政评论. 2016(03)
[6]   “打老虎”如何影响公众腐败感知差异?——基于广东省的准实验研究 [J].
孙宗锋 ;
杨丽天晴 .
公共行政评论, 2016, 9 (03) :89-107+188
[7]   政府反腐败力度与公众清廉感知:差异及解释——基于G省的实证分析 [J].
倪星 ;
孙宗锋 .
政治学研究, 2015, (01) :71-85
[8]  
Corruption as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Evidence from a Survey Experiment in Costa Rica[J] . Ana Corbacho,Daniel W. Gingerich,Virginia Oliveros,Mauricio Ruiz‐Vega.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 2016 (4)
[9]   The Varying Political Toll of Concerns About Corruption in Good Versus Bad Economic Times [J].
Zechmeister, Elizabeth J. ;
Zizumbo-Colunga, Daniel .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2013, 46 (10) :1190-1218
[10]  
Citizen Trust, Political Corruption, and Voting Behavior: Connecting the Dots[J] . JAMESCAILLIER.Politics & Policy . 201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