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田水三维荧光特征对天然气运聚的指征——以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气田水为例

被引:2
作者
李伟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 三叠系; 气田水; 三维荧光; 类型; 天然气运移; 天然气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气田水芳烃荧光光谱的三维形态、激发光强度及指纹图谱特征等,研究四川盆地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的运移路径与聚集规律。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气田水具有(凝析)气藏影响特征,存在基峰、双峰与异峰等3大亚类7种三维荧光特征的气田水,以基峰亚类中的稳定型为主。二叠系—中下三叠统地层水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水三维荧光特征有较大差异,前者主要受高—过成熟的下古生界海相泥页岩及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所生烃类的影响;而后者主要受其自身烃源岩成熟度差异与有机质类型差异的影响。气田水三维荧光特征研究表明,磨溪构造上二叠统—中下三叠统气藏以垂向运移聚集为主,雷口坡组以下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自龙潭组煤系,而雷口坡组气藏还存在膏盐岩层段生成的天然气;平落坝构造须家河组气藏的天然气主要通过构造中南部的断裂运移而来,平面上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烈。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19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水溶气脱溶成藏——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重要机理之一 [J].
李伟 ;
秦胜飞 ;
胡国艺 ;
公言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662-670
[2]   川西坳陷复合-联合构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J].
李智武 ;
刘树根 ;
陈洪德 ;
孙东 ;
林杰 ;
汤聪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5) :538-551
[3]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一、三和五段天然气源内成藏潜力与有利区评价 [J].
赵文智 ;
卞从胜 ;
徐春春 ;
王红军 ;
王铜山 ;
施振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4) :385-393
[4]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海槽相大隆组优质烃源岩 [J].
夏茂龙 ;
文龙 ;
王一刚 ;
洪海涛 ;
范毅 ;
文应初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654-662
[5]   川中上三叠统须四段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的油气意义 [J].
王威 ;
徐国盛 ;
雍自权 ;
宋焕荣 ;
黄尚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5) :633-640
[6]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类型与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J].
李伟 ;
邹才能 ;
杨金利 ;
王坤 ;
杨家静 ;
吴亚东 ;
高晓辉 .
沉积学报, 2010, 28 (05) :1037-1045
[7]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大范围成藏机理与富集条件 [J].
赵文智 ;
王红军 ;
徐春春 ;
卞从胜 ;
汪泽成 ;
高晓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46-157
[8]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地层水成因与天然气地质意义 [J].
李伟 ;
杨金利 ;
姜均伟 ;
刘济民 ;
刘宗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4) :428-435
[9]   四川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J].
郑荣才 ;
戴朝成 ;
朱如凯 ;
翟文亮 ;
高红灿 ;
耿威 .
地质论评, 2009, 55 (04) :484-495
[10]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成藏特点及勘探前景 [J].
谢继容 ;
张健 ;
李国辉 ;
唐大海 ;
彭军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0 (06) :40-4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