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引入及限定性适用

被引:60
作者
钱叶六
机构
[1]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阶层式犯罪构成体系; 责任减免事由; 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事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期待可能性理论不仅具有对实定法相关规范(法定的责任减免事由)的解释功能,在特定场合下,还能为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事由(超法规的责任减免事由)的具体适用提供理论根据。区分违法要件和责任要件的阶层式犯罪构成体系在我国刑法学中的确立和发展,为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引入及其应用排除了体系上的障碍。基于刑法安定性的要求,应严格限定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事由的适用条件,合理划定其适用范围。实践中,可以考虑适用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事由的情形,主要限于牺牲他人生命保全自己生命的紧急避险、安乐死、执行上级的违法命令、本犯单纯妨害作证、近亲属妨害司法、单纯脱逃、妇女不堪忍受长期家庭暴力而杀夫、迫于生活困难而出卖子女以及妇女因生活所迫而重婚等一些特殊的案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35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期待可能性理论出罪功能的司法实践 [J].
杨崇华 ;
丁青青 .
中国检察官, 2013, (18) :9-11
[2]   参与自杀的可罚性研究 [J].
钱叶六 .
中国法学, 2012, (04) :99-111
[3]   期待可能性之悖 [J].
陈娜 .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01) :48-51
[4]   期待可能性理论之否定 [J].
龙长海 .
北方法学, 2010, 4 (02) :86-92
[5]   期待可能性理论中国化的困境与出路 [J].
高晓飞 .
人民检察, 2010, (05) :14-18
[7]   调节性刑罚恕免事由: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功能定位 [J].
刘艳红 .
中国法学, 2009, (04) :110-121
[8]   许霆案中的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 [J].
夏尊文 .
云梦学刊, 2009, 30 (04) :78-82
[10]   罪责的客观化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命运 [J].
劳东燕 .
现代法学, 2008, (05) :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