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地层压力演化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29
作者
郭迎春 [1 ,2 ]
庞雄奇 [1 ,2 ]
陈冬霞 [1 ,2 ]
冷济高 [3 ]
田军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中心
[3] 不详
关键词
异常压力; 欠压实; 生烃增压; 构造挤压; 超压传递; 成藏; 川西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川西坳陷中段现今地层压力分布、测井资料分析及超压成因机制探讨为基础,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恢复该地区的地层压力演化史,讨论增压机制的阶段差异性、不同机制增压幅度的差异性以及压力演化对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超压的主要成因机制有欠压实作用(晚三叠世早期—侏罗纪末)、生烃作用(早侏罗世末—新近纪)和构造挤压作用(白垩纪至今),构造挤压和生烃作用是现今须家河组超压的主要成因。侏罗系超压的主要成因是超压传递作用,主要发生在白垩纪以来构造活动强烈时期。超压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超压产生的裂缝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输导和超压驱动促使了侏罗系"远源次生气藏"的形成。侏罗系压力系数高值区和须家河组中高超压带是该区今后勘探优选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26 / 4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一、三和五段天然气源内成藏潜力与有利区评价 [J].
赵文智 ;
卞从胜 ;
徐春春 ;
王红军 ;
王铜山 ;
施振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4) :385-393
[2]   鄂尔多斯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与油气关系 [J].
李兴文 ;
李仲东 ;
过敏 ;
惠宽洋 ;
丁小琪 ;
邓文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3) :294-298
[3]   四川盆地东部黄龙组古岩溶特征与储集层分布 [J].
张兵 ;
郑荣才 ;
王绪本 ;
罗媛 ;
李伟 ;
文华国 ;
胡忠贵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3) :257-267
[4]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移模拟 [J].
曹强 ;
叶加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2) :174-181
[5]   川中上三叠统须四段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的油气意义 [J].
王威 ;
徐国盛 ;
雍自权 ;
宋焕荣 ;
黄尚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5) :633-640
[6]   东营凹陷压力系统发育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J].
张守春 ;
张林晔 ;
查明 ;
朱日房 ;
刘庆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3) :289-296
[7]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大范围成藏机理与富集条件 [J].
赵文智 ;
王红军 ;
徐春春 ;
卞从胜 ;
汪泽成 ;
高晓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46-157
[8]   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实验研究 [J].
刘荣和 ;
冯文光 ;
龙玲 ;
刘维国 .
石油钻采工艺, 2009, 31 (04) :79-82
[9]   龙门山冲断带分段-分带性构造格局及其差异变形特征 [J].
李智武 ;
刘树根 ;
陈洪德 ;
刘顺 ;
郭兵 ;
田小彬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40-454
[10]   川西坳陷根缘气藏异常地层压力 [J].
张金川 ;
刘丽芳 ;
唐玄 ;
张杰 ;
蒲军 ;
薛会 ;
徐波 .
地学前缘, 2008, (02) :14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