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中上二叠统硅质岩海底热液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49
作者
邱振 [1 ,2 ]
王清晨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海底热液; 峨眉山玄武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4 [海洋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广西来宾中上二叠统(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硅质岩可按岩性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钙质硅岩,主要发育在茅口组,第二类为硅岩,主要发育在吴家坪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这两类硅质岩具有极低的Al2O3与TiO2含量(分别为0~0.23%和0.001%~0.024%)和ΣREE(0.55~9.94ppm),较高Fe2O3/TiO2比值(17~443,平均为111),低Al2O3/(Al2O3+Fe2O3)比值(0~0.26,平均为0.09)且Ce负异常(0.24~0.46,平均为0.35)显著,接近大洋中脊附近硅质岩的平均值0.29,而小于远洋盆地的平均值0.60,表明它们形成于远离陆源物质干扰而受热液作用影响的海盆环境,其硅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通过讨论本区的地层中硅质含量高低与海底热液活动强弱相应的对应关系,并结合Eu异常和ΣREE/Fe比值变化,认为本地区中晚二叠世可能一直存在着热液活动,且吴家坪期比茅口期更为强烈,并推测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事件有成因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25 / 73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湘黔桂地区中上二叠统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背景 [J].
邱振 ;
王清晨 .
岩石学报, 2010, 26 (12) :3612-3628
[2]   广西来宾铁桥剖面中上二叠统沉积微相 [J].
邱振 ;
王清晨 .
沉积学报, 2010, 28 (05) :1020-1036
[3]   广西来宾铁桥剖面二叠系生物地球化学信号的解读 [J].
沈尔卜 ;
胡超涌 ;
马仲武 ;
李牛 ;
颜佳新 .
古地理学报, 2010, 12 (02) :194-201
[4]   浅议华南陆块群的沉积大地构造学问题 [J].
王清晨 .
沉积学报, 2009, 27 (05) :811-817
[5]   广西来宾蓬莱滩二叠纪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剖面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J].
杨振宇 ;
沈渭洲 ;
郑连弟 .
地质学报, 2009, 83 (01) :1-15
[6]   安徽巢湖平顶山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J].
杨水源 ;
姚静 .
高校地质学报, 2008, (01) :39-48
[7]   桂西南柳桥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层状硅质岩成因和沉积环境 [J].
田云涛 ;
冯庆来 ;
李琴 .
沉积学报, 2007, (05) :671-677
[8]   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燧石结核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刘新宇 ;
颜佳新 .
沉积学报, 2007, (05) :730-736
[9]   中国南方显生宙大地构造演化简史 [J].
王清晨 ;
蔡立国 .
地质学报, 2007, (08) :1025-1040
[10]   瓜德鲁普统(Guadalupian)-乐平统(Lopingian)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 [J].
金玉玕 ;
沈树忠 ;
CMHenderson ;
王向东 ;
王伟 ;
王玥 ;
曹长群 ;
尚庆华 ;
郑全锋 .
地层学杂志, 2007, (01)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