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造山带东南部天柱山花岗岩类侵入体的特征及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

被引:22
作者
薛怀民 [1 ]
马芳 [2 ]
赵逊 [3 ]
吴维平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3] 中国地质科学院
[4]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花岗岩类; 中生代; 锆石年龄; 天柱山; 大别山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别山造山带内广泛发育晚中生代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天柱山岩体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位于分隔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与北大别杂岩之间的五河-水吼断裂带附近。该岩体是个由多期次侵位构成的复式岩体,自早到晚依次为闪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闪长岩→碱长花岗岩。整个杂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但碱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与构成杂岩体的其他类型岩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拥有A型花岗岩的很多地球化学特征,但大量存在的包裹体(围岩俘虏体及暗色细粒包体)和低的Zr饱和温度又明显不同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推测属高度演化的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天柱山花岗岩类的成因与整个大别山造山带内晚中生代的花岗岩类似,来自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晚中生代整个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测得该复式岩体中花岗闪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7.8±0.7 Ma和127.7±1.0 Ma,两者的侵位年龄几乎完全一致,岩相特征也显示,碱长花岗质岩浆侵位时,花岗闪长岩尚未完全固结。
引用
收藏
页码:935 / 95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大别造山带晚造山期花岗岩类附视频 [J].
王超 ;
赵展 ;
焦若鸿 ;
王绪诚 ;
许长海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0, (04) :8-15
[2]   大别造山带白鸭山A型花岗岩中镁铁质微粒包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J].
熊富浩 ;
马昌前 ;
陈玲 ;
刘彬 ;
王连训 .
矿物岩石, 2010, 30 (01) :31-40
[3]   俯冲大陆岩石圈重熔: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成因 [J].
赵子福 ;
郑永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7) :888-909
[4]   大别造山带研子岗碱性岩体成因及其构造意义: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制约 [J].
周红升 ;
马昌前 ;
陈玲 .
岩石学报, 2009, 25 (05) :1079-1091
[5]   超高压变质与大陆碰撞研究进展:以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 [J].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 2008, (18) :2129-2152
[6]   北大别早白垩纪花岗岩类的Sm-Nd和锆石Hf同位素及其构造意义 [J].
续海金 ;
叶凯 ;
马昌前 .
岩石学报, 2008, 24 (01) :87-103
[7]   北淮阳古碑花岗闪长岩侵位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对大别山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启示 [J].
赵新福 ;
李建威 ;
马昌前 ;
郎银生 .
岩石学报, 2007, (06) :1392-1402
[8]   大别造山带天柱山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徐小军 ;
赵子福 ;
郑永飞 ;
魏春生 .
岩石学报, 2005, (03) :607-622
[9]   大别山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锆石U-Pb定年、元素和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赵子福 ;
郑永飞 ;
魏春生 ;
吴元保 .
岩石学报, 2004, (05) :162-185
[10]   北大别片麻岩的多阶段演化: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J].
谢智 ;
高天山 ;
陈江峰 .
科学通报, 2004, (16) :1653-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