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机理

被引:52
作者
白玉彬 [1 ,2 ]
赵靖舟 [2 ]
方朝强 [2 ]
刘鹏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准连续型油藏; 致密砂岩; 形成机理; 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组长6油藏为典型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非常规油藏,主要具有以下7个特点:(1)长6油藏形成和分布对圈闭无严格要求,石油大面积连片分布,油藏分布范围不受圈闭限制;(2)区域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背景条件,以及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的致密储集体是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的外部因素;(3)长7油层组成熟烃源岩大面积连续分布,高强度生、排烃是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的前提;(4)长6油藏的形成主要是初次运移和短距离二次运移的结果,垂向裂缝和侧向连通砂体有效组合为石油优势运移通道,石油就近运移聚集成藏;(5)石油运移的动力主要是生烃作用产生的异常压力,浮力作用弱,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不起主要作用;(6)长6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无纯油层,油水层、水层、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和压力系统,油藏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不均一,储量丰度较低,存在甜点富集区;(7)在石油大规模生成运移时,长6储层已经致密化或同步致密,为形成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创造了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成藏模式 [J].
赵靖舟 ;
付金华 ;
姚泾利 ;
刘新社 ;
王宏娥 ;
曹青 ;
王晓梅 ;
马艳萍 ;
凡元芳 .
石油学报, 2012, 33(S1) (S1) :37-52
[2]   “连续型”油气藏及其在全球的重要性:成藏、分布与评价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袁选俊 ;
朱如凯 ;
董大忠 ;
李伟 ;
王岚 ;
高晓辉 ;
公言杰 ;
贾进华 ;
侯连华 ;
张光亚 ;
李建忠 ;
徐春春 ;
杨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6) :669-682
[3]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J].
李文厚 ;
庞军刚 ;
曹红霞 ;
肖丽 ;
王若谷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9 (03) :501-506
[4]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袁选俊 ;
朱如凯 ;
侯连华 ;
王岚 ;
高晓辉 ;
公言杰 .
石油学报, 2009, 30 (03) :324-331
[5]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油气成藏期研究 [J].
黄志龙 ;
江青春 ;
席胜利 ;
张才利 ;
张菊红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4 (01) :21-24+109
[6]   鄂尔多斯盆地油藏序列特征及成因 [J].
武富礼 ;
王变阳 ;
赵靖舟 ;
刘海波 ;
李广涛 ;
陈明奇 .
石油学报, 2008, (05) :639-642
[7]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热异常及烃源岩热演化特征 [J].
陈瑞银 ;
罗晓容 ;
赵文智 ;
王红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658-663
[8]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其成藏成矿意义[J]. 任战利,张盛,高胜利,崔军平,肖媛媛,肖晖.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9]   陕北地区中生界石油补偿成藏规律研究 [J].
武富礼 ;
赵靖舟 ;
闫世可 ;
郭德运 ;
杨县超 ;
曹金舟 ;
孟祥振 .
石油学报, 2007, (03) :23-26+31
[10]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长2油藏分布规律 [J].
赵靖舟 ;
王永东 ;
孟祥振 ;
时保宏 ;
王晓梅 ;
曹青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1)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