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古代叠层石—非叠层石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序列及其沉积特征——以北京延庆千沟剖面高于庄组为例

被引:14
作者
梅冥相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层序地层序列; 高于庄组; 中元古代; 延庆千沟剖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北京延庆千沟剖面中元古代高于庄组为一套发育在海侵砂岩上的叠层石—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厚度千余米,包括4段:第一段(或称为官地亚组)主要为海侵砂岩地层;第二段(或称为桑树鞍亚组)为发育少量叠层石的含锰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地层;第三段又称为张家峪垭组,为一套以均一石灰岩为主的地层序列,发育席底构造且贫乏叠层石;第四段(环秀寺亚组)以叠层石礁白云岩为特征。与蓟县剖面相比较,该剖面的高于庄组具有以下特点:(1)第一段厚度百余米的海侵砂岩地层不但表明了与下伏大红峪组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不整合面,而且与蓟县剖面厚数百米的叠层石白云岩地层形成明显的区别;(2)在第三段的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中,未发现臼齿状构造,但发育丰富而典型的席底构造,而且以均一石灰岩为特征;(3)第四段的厚度为500余m,由罕见的叠层石礁序列所组成。这些特征表明,千沟剖面的高于庄组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叠层石—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成为依据沉积相序列进行前寒武纪三级层序划分和二级层序合理归并的典型实例。更为重要的是,第四段中的叠层石生物礁和第三段的均一石灰岩序列的存在,反映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前寒武纪叠层石生物礁的沉积模式,非叠层石灰岩序列是否代表了一次叠层石衰减事件等等。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燕山地区中元古代高于庄组非叠层石碳酸盐岩序列的沉积特征及其重要意义 [J].
梅冥相 .
现代地质, 2007, (01) :45-56
[2]   从席底构造到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沉积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 [J].
梅冥相 ;
高金汉 ;
孟庆芬 .
现代地质, 2006, (03) :413-422
[3]   天津蓟县雾迷山组高频旋回沉积特征 [J].
周洪瑞 ;
梅冥相 ;
杜本明 ;
罗志清 ;
吕苗 .
现代地质, 2006, (02) :209-215
[4]   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高于庄组臼齿状构造的层序地层位置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J].
梅冥相 .
古地理学报, 2005, (04) :437-447
[5]   华北北部中、上元古界生烃潜力与勘探前景分析 [J].
方杰 ;
刘宝泉 ;
金凤鸣 ;
刘敬强 ;
鱼占文 .
石油学报, 2002, (04) :18-23+6
[6]   灰岩成因—结构分类的进展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J].
梅冥相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4) :12-18
[7]   雾迷山旋回层的费希尔图解及其在定义前寒武纪三级海平面变化中的应用 [J].
梅冥相 ;
马永生 ;
周洪瑞 ;
杜本明 ;
罗志清 ;
郭庆银 .
地球学报, 2001, (05) :429-436
[8]   河北平泉中元古代高于庄组震积岩及地震节律 [J].
刘鹏举 .
现代地质, 2001, (03) :266-268+357
[9]   天津蓟县雾迷山旋回层基本模式及其马尔柯夫链分析 [J].
梅冥相 ;
马永生 ;
郭庆银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3) :288-299
[10]   从旋回层序的特征论地层记录的两种相变面及两种穿时性 [J].
梅冥相 ;
马永生 .
地层学杂志, 2001, (02) :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