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证据为根据还是以事实为根据?——与陈波教授商榷

被引:24
作者
舒国滢 [1 ]
宋旭光 [2 ]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2] 深圳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以事实为根据; 以证据为根据; 事实认定; 司法证明; 法律论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其对事实概念的哲学分析,陈波提出"以证据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新说法,以代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传统主张。虽然他正确揭示了事实概念之用法的复杂性,特别是客观事实概念在本体论上进行辩护的困难性,但一旦放弃"以事实为根据"这种说法,那连带其背后隐含的"追求客观真相"的价值意涵也可能被一并抛弃了,而且法律与事实作为大小前提的法律推理模式也无法得到体现。似乎更为妥当的说法应当是"司法裁判以事实为根据,事实认定以证据为根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彻底清除证据问题上的盲点 [J].
裴苍龄 .
现代法学, 2017, 39 (05) :105-119
[3]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印证化之批判 [J].
杨波 .
法学, 2017, (08) :152-163
[4]   自由心证原则的再认识:制约与保障——以民事诉讼的事实认定为中心 [J].
张卫平 .
政法论丛, 2017, (04) :14-21
[5]   分析哲学中作为证据的事实 [J].
江怡 ;
陈常燊 .
哲学分析, 2017, 8 (03) :3-9+196
[7]   审判中心主义视野下我国刑事证明模式的重塑 [J].
王守安 ;
韩成军 .
政法论丛, 2016, (05) :84-91
[8]   如何刻画法律推理中的事实与规范 [J].
印大双 .
政法论丛, 2014, (06) :121-127
[9]   证据与信念的伦理学 [J].
舒卓 ;
朱菁 .
哲学研究, 2014, (04) :106-112
[10]   思考在证据“拿来”之后——威格摩尔证明表格的逻辑化倾向及启示 [J].
李树真 .
政法论丛, 2008, (06) :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