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新近纪地层的沉积相与古环境记录

被引:9
作者
张焱 [1 ]
孙东怀 [1 ]
韩飞 [1 ]
王飞 [1 ]
朱彦虎 [2 ]
张月宝 [1 ]
易治宇 [3 ]
李再军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关键词
兰州地区; 新近纪; 风尘沉积; 古环境;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0.03.004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兰州地区位于黄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其第三纪地层对研究风尘沉积发育和青藏高原隆升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本研究以0.25 m为间距对厚度210 m的兰州皋兰山剖面的新近纪地层采集样品901个,在实验室对试验样品进行前处理后对其进行了粒度、磁化率和色度测试。用粒度分布函数的方法分离了沉积物的各成因组分,确定了风成组分和水成组分在全剖面沉积物中所占的百分比。结合色度和磁化率的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皋兰山剖面地层以风尘沉积为主,其间夹有河流相沉积的约15层砂岩。古环境的恢复表明,兰州地区从至少约7 Ma开始,沉积地层经历了由河湖相向风尘沉积转变,气候干旱化开始,与黄土高原风尘序列堆积底界8~7 Ma基本一致。6~5.2 Ma构造稳定,是比较开阔的平原环境,并且气候条件比较湿热;5.2~3.5 Ma间构造波动比较频繁,形成了间隔性的河流相砂岩沉积,而在气候表现为干冷;自3.5 Ma开始,兰州地区发生相对构造沉陷,五泉砾岩层的发育是对青藏运动A幕的具体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611 / 6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盆地中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物颜色与气候变化 [J].
徐丽 ;
苗运法 ;
方小敏 ;
宋春晖 ;
夏维民 ;
闫晓丽 ;
韩文霞 ;
张启波 ;
陈传飞 ;
戴霜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1) :12-19
[2]   临夏盆地新生代沉积物高分辨率岩石磁学记录与亚洲内陆干旱化过程及原因 [J].
方小敏 ;
徐先海 ;
宋春晖 ;
韩文霞 ;
孟庆泉 ;
鸟居雅之 .
第四纪研究, 2007, (06) :989-1000
[3]   中国黄土和阿拉斯加黄土磁化率气候记录的两种模式探讨 [J].
刘秀铭 ;
夏敦胜 ;
刘东生 ;
丁仲礼 ;
陈发虎 ;
JEBegt .
第四纪研究, 2007, (02) :210-220
[4]   黄土粒度分布中的超细粒组分及其成因 [J].
孙东怀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928-936
[5]   土壤颜色—一个可靠的气候变化代用指标 [J].
陈一萌 ;
陈兴盛 ;
宫辉力 ;
魏明建 ;
李小娟 .
干旱区地理, 2006, (03) :309-313
[6]   临夏盆地13~4.4Ma湖相沉积物颜色记录的气候变化探讨 [J].
宋春晖 ;
白晋锋 ;
赵彦德 ;
金洪波 ;
孟庆泉 .
沉积学报, 2005, (03) :507-513
[7]   兰州盆地永登剖面记录的第三纪沉积环境 [J].
岳乐平 ;
邱占祥 ;
颉光普 ;
邱铸鼎 ;
张莉 ;
张云翔 ;
Heller F .
沉积学报, 2003, (04) :683-687+694
[8]   佳县红粘土堆积序列频率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 [J].
强小科 ;
安芷生 ;
常宏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3) :91-96
[9]   青藏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与构造隆升 [J].
宋春晖 ;
方小敏 ;
高军平 ;
孙东 ;
范马洁 .
沉积学报, 2001, (04) :493-500
[10]   Transformation functions of soil color and climate [J].
杨胜利 ;
方小敏 ;
李吉均 ;
安芷生 ;
陈诗越 ;
HitoshiFukusawa .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01, (S1) :21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