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间性的角度认识信息化教育

被引:3
作者
甄暾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信息化教育; 信息技术;
D O I
10.13811/j.cnki.eer.2011.01.012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技术既具有物质性,也具有精神性,但技术的本质是精神性的。信息化教育中,信息化的物质环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教育技术在其中所展示出的核心本质依然是精神性的。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教育技术也具有主体性。通过对信息化教育的四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技术之间关系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这四个要素都具有主体性。教育的过程,就是这四个主体之间的互动。这其间,虽然离不开物质因素的参与,但其核心本质上,依然是主体与主体的互动,是人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的互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49 +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论教育技术是“主体技术” [J].
李芒 .
电化教育研究, 2007, (11) :5-9
[2]   论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 [J].
李芒 .
电化教育研究, 2007, (08) :5-8
[4]   技术是答案,但问题是什么——解读伊利的教育技术观 [J].
郑旭东 .
电化教育研究, 2007, (01) :12-16
[5]   主体间性视野下的课堂教学 [J].
康伟 .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01) :57-60
[6]   主体间性: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视角 [J].
于学友 .
当代教育科学, 2004, (19) :10-12
[7]   从实践美学的主体性到后实践美学的主体间性 [J].
杨春时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5) :24-30
[8]   杜威“儿童中心说”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J].
袁锐锷 .
外国教育动态, 1983, (05) :47-49+46
[9]  
信息化教育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南国农主编, 2004
[10]  
教育概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叶澜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