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2
作者
单民 [1 ]
杨建军 [2 ]
机构
[1] 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
[2] 国家检察官学院
关键词
影响力; 贿赂; 关系密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92 [贪污贿赂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立足于客观的解释论,本罪客体宜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党和政府的威信、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与财物的不可交换性。客观方面的不正当利益,应该具备形式和实质的要求;所收取的财物也应该做扩大解释。主体方面,应将"关系密切的人"的概念取代"特定关系人"的概念,且应该从刑法谦抑原则限制对"关系密切的人"做任意的扩大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严而不密:对当前我国受贿犯罪法律规定的反思——以《刑法修正案(七)》为视角 [J].
李海峰 ;
钟佩霖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 31 (03) :48-52
[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探究 [J].
王玉杰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0, (01) :42-47
[3]   贿赂犯罪的完善与适用——以《刑法修正案(七)》为视角 [J].
刘宪权 .
法学杂志, 2009, 30 (12) :53-57
[4]   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成及司法适用 [J].
李景华 ;
李山河 .
中国检察官, 2009, (12) :22-23
[5]   中国刑法中贿赂犯罪罪名体系的调整——以《刑法修正案(七)》颁行为背景的思索 [J].
于志刚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 30 (07) :103-109
[6]   《刑法修正案(七)》对惩治腐败相关条文的完善 [J].
黄太云 .
中国检察官, 2009, (05) :3-5
[7]   试论影响力交易罪 [J].
姚爱华 ;
杨书文 .
人民司法, 2009, (09) :74-75
[8]   斡旋受贿犯罪主体的扩张与界定——以《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的规定为基础 [J].
吴华清 .
中国检察官, 2009, (04) :6-8
[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有关问题 [J].
韩耀元 ;
王文利 .
中国检察官, 2009, (02) :3-7
[10]   公法体系要以公民的公权利为本 [J].
郭道晖 .
河北法学, 2007, (01)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