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违约金司法酌减的限制与排除

被引:36
作者
罗昆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违约金; 酌减; 实际损失; 解释;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6.02.012
中图分类号
D923.6 [合同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经由实证分析可知,因违约金酌减规则模糊、主次规则不当、理论基础薄弱、指导思想误读多重原因,我国司法实践中违约金酌减存在裁判尺度不一、系争违约金大概率被酌减的问题,这既影响司法权威又损及违约金制度的功能。为解决此问题,在理论层面须澄清有关违约金制度的两项基本观念,即以不酌减为原则以酌减为例外、以赔偿性违约金为原则以惩罚性违约金为例外。在具体制度层面需从正反两个角度完善违约金酌减制度,一是采事前判断模式、区分两种性质的违约金分别规定不同的酌减规则、进一步完备酌减违约金的考量因素等以限制酌减违约金;二是从反面明确若干不得酌减违约金的典型情形以排除酌减违约金。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现行违约金酌减规则予以限缩解释是当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的务实办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违约金的性质反思与类型重构——一种功能主义的视角 [J].
罗昆 .
法商研究, 2015, 32 (05) :100-110
[2]   违约金酌减规则论 [J].
王洪亮 .
法学家, 2015, (03) :138-151+179
[3]   违约金功能定位的反思 [J].
王洪亮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4, 32 (02) :115-125
[4]   惩罚性违约金的经济分析——兼评我国合同法违约金数量调整规则 [J].
刘廷华 .
北方法学 , 2013, (04) :78-85
[5]   关于违约金数额调整规则的探讨——以《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为中心 [J].
崔文星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2) :77-84
[6]   商人,抑或企业?——制定《商法通则》的前提性疑问 [J].
蒋大兴 .
清华法学, 2008, (04) :55-71
[7]   违约金的理论问题——以合同法第114条为中心的解释论 [J].
韩世远 .
法学研究, 2003, (04) :15-30
[8]   违约金责任制度的比较研究 [J].
王金兰 .
河北法学, 2003, (03) :143-147
[9]   惩罚性违约金的比较研究(上) [J].
陈学明 .
比较法研究, 1989, (Z1) :47-55
[10]  
欧洲私法的原则、定义与示范规则[M]. 法律出版社 , (德) 巴尔,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