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密溱水流域全新世人类文化演化的环境背景研究

被引:31
作者
许俊杰 [1 ]
莫多闻 [1 ]
王辉 [2 ]
周昆叔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溱水流域; 全新世环境; 新石器文化; 人地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1.13 [新石器时代]; P534.632 [];
学科分类号
060102 ; 070905 ;
摘要
溱水流域新石器至夏商时期人类文化发达,且持续发展,是中原地区乃至全国新石器至夏商时期人类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本文在详细野外考察和多个地层剖面分析基础上,初步阐明了区域地貌特征及演化历史。对区域内的柿园仰韶遗址外的自然沉积剖面(34°29.409′N,113°36.933′E)进行了连续采样,并对样品进行了14C年代测定和粒度、磁化率、孢粉等古环境指标分析,结合考古遗存资料,探讨了区域全新世气候演变历史。在上述古环境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全新世环境与人类文化演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在地形上,处于嵩山以东至黄淮平原以西的黄土丘陵台地地形区。溱水流域共发育了3级河流阶地:第三级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期;第二级阶地形成于大致6000~4000cal.aB:P.时期,下游阶地形成时代较上游早;第一级阶地形成于历史时期晚期。溱水流域全新世早期(8500~7000cal.aB.P.)气候的暖湿程度与现在相当,仰韶文化时期(7000~5000cal.aB.P.)的气候是该地区全新世最为暖湿的时期,龙山文化时期(5000~4000cal.aB.P.)以来气候的暖湿程度呈波动下降,4000cal.aB.P.以后气候逐渐变干凉。整体上较为暖湿的气候是该地区全新世人类文化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广阔平坦的多级黄土台地和第三级阶地以及广泛分布的黄土沉积物质为新石器以来逐渐发展的旱作农业提供了有利的地貌和土地资源条件。仰韶早期及之前的人类文化遗址分布在第三级阶地和地势更高的黄土台地之上;仰韶中期以后,由于区域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的发展,人类聚落有向沿河阶地和下游地区发展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954 / 96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1]   西峰黄土-红粘土序列有机质记录及其对磁化率古气候意义启示 [J].
谢巧勤 ;
陈天虎 ;
徐晓春 ;
孙玉兵 .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4) :709-718
[2]   黄土高原与伊犁黄土磁学特征对比及启示 [J].
贾佳 ;
夏敦胜 ;
王博 ;
李冠华 ;
赵爽 ;
刘现彬 .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4) :749-760
[3]   全新世黄土记录的古气候演化及磁化率和粒度参数灵敏性探讨 [J].
赵国永 ;
刘秀铭 ;
吕镔 ;
陈渠 ;
陈家胜 ;
郭晖 ;
马明明 ;
丰华 ;
刘植 ;
李平原 .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4) :777-784
[4]   河南淅川龙山时代陶鼎炭化残留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J].
郑会平 ;
杨益民 ;
宋国定 ;
王宏 ;
何努 ;
胡耀武 ;
王昌燧 .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2) :236-240
[5]   荆州市郊土壤中铅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J].
杨红梅 ;
段桂玲 ;
刘重芃 ;
童喜润 ;
吕红 ;
段瑞春 ;
梅玉萍 ;
张利国 .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2) :346-352
[6]   全新世以来滇西北地区天才湖粒度特征及古降水 [J].
韩艳 ;
肖霞云 ;
羊向东 ;
张恩楼 ;
萧家仪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6) :999-1010
[7]   利用红柳沙包氢氧同位素重建罗布泊地区近160年间气候要素 [J].
汪骏鸿 ;
赵元杰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6) :1045-1052
[8]   裴李岗遗址出土石磨盘表面淀粉粒的鉴定与分析 [J].
张永辉 ;
翁屹 ;
姚凌 ;
张居中 ;
周昱君 ;
方方 ;
崔炜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5) :891-899
[9]   新密李家沟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 [J].
王幼平 ;
张松林 ;
何嘉宁 ;
赵静芳 ;
曲彤丽 ;
王佳音 ;
高霄旭 ;
汪松枝 ;
陈宥成 ;
阮齐军 ;
魏晓宙 ;
王文婷 ;
梁亚男 ;
柯大昭 .
中原文物, 2011, (01) :4-6+39+113+115
[10]   辽西城子山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期农业活动特征及环境效应 [J].
赵克良 ;
李小强 ;
周新郢 ;
孙楠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1) :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