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五3中区克下组为例

被引:12
作者
唐衔 [1 ,2 ]
侯加根 [2 ]
邓强 [2 ,3 ]
许凡 [2 ]
机构
[1] 中化集团石油勘探开发公司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模糊C均值聚类; 流动带指标; 克下组; 克拉玛依油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9.04.02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直接影响着储层性质的评价及油藏后期开发。针对常用的流动单元评价方法——流动带指标法容易出现聚类指标优劣交叉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模型划分流动单元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多种储层属性,寻找各类的最优聚类中心,并给出样本点属于每一类的隶属度,更准确地标定出每个样品的聚类域。以克拉玛依油田五3中区克下组油藏为例,通过在聚类过程中有效地实施人工干预,解决了流动单元划分指标不匹配的问题,在生产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7+40+112 +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砾岩油藏流动单元渗流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为例 [J].
刘仁静 ;
刘慧卿 ;
李秀生 ;
高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1) :30-33+113
[2]   哈得逊地区东河砂岩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对流动单元的控制作用 [J].
李国永 ;
徐怀民 ;
刘晓兵 ;
昌伦杰 ;
牛玉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5) :34-37+113
[3]   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在气测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J].
薛磊 ;
白康生 ;
程起才 .
石油矿场机械, 2008, (04) :62-65
[4]   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模型对比研究——以胜坨油田为例 [J].
汪必峰 ;
黄文科 ;
戴俊生 ;
窦之林 ;
冀国胜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6) :5-8+111
[5]   用流动层带指标划分流动单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J].
陈新民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3) :370-373
[6]   模糊C均值地震属性聚类分析 [J].
杨培杰 ;
印兴耀 ;
张广智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03) :322-324+347+242+362
[7]   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标准的探讨 [J].
高博禹 ;
彭仕宓 ;
龚宏杰 ;
岳湘安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5, (01) :85-89
[8]   关于用FZI划分流动单元的探讨 [J].
靳彦欣 ;
林承焰 ;
赵丽 ;
赵丽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5) :130-132
[9]   油藏描述技术的一些发展动向 [J].
穆龙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6) :42-46+6
[10]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新思路 [J].
吴胜和 ;
王仲林 .
沉积学报, 1999, (02) :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