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菌种选育、发酵和生物合成

被引:13
作者
孙益
姚瑜
机构
[1]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2]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成都
[3] 成都
关键词
生物合成; 生化反应; 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 红霉素发酵; 大环内酯结构; 羟基化反应; 抗性基因; 泰乐星; 碳霉素; 抗菌素; 内酯环; 芽抱杆菌; 菌种选育;
D O I
10.13461/j.cnki.wna.003166
中图分类号
R914 [药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100701 ;
摘要
<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以大内酯环为骨架,连有1~3个糖分子的抗生物质,主要由链霉菌、小单孢菌和糖多孢菌产生。从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用于临床至今已有40多年,在这期间已发现了近百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最重要且已商业化的品种(不包括半合成产品)只有红霉素、螺旋霉素、泰乐星、吉他霉素、麦迪霉素和交沙霉素等。本文重点就已工业化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菌种、发酵和生物合成方面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1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搅拌对红霉素发酵的影响 [J].
肖作兵 ;
戴干策 ;
杨明得 ;
陈剑佩 ;
吴民权 .
生物工程学报, 1995, (03) :276-280
[2]   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90的研究Ⅱ. 小单孢菌M-90的诱变育种 [J].
张和平 ;
顾觉奋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4, (04) :60-65
[3]   柱晶白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和发酵研究 [J].
孙益,姚瑜,童敏,沈锁彬,吴艳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4, (03) :174-178
[4]   红霉素发酵液中污染细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对红霉素发酵的影响 [J].
曹文伟,张德民,饶可扬,蔡妙英,赵玉峰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4, (01) :6-11+16
[5]   红霉素链霉菌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 [J].
曹文伟 ;
张德民 ;
赵正权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3, (06) :420-424
[6]   红霉素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及其对紫外光的敏感性 [J].
邹美云 ;
朱卫民 ;
俞学琴 ;
孙理晓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89, (01) :1-5
[7]   磷酸三钙对红霉素生物合成的刺激作用 [J].
李文筠 ;
陆隐 ;
钱芬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89, (01) :5-8
[8]   STIMULATION OF ERYTHROMYCIN A YIELD BY INTEGRATION OF A CHROMOSOMAL DNA FRAGMENT INCLUDING THE ERYC1 GENE INTO THE CHROMOSOME OF SACCHAROPOLYSPORA-ERYTHRAEA [J].
HANEL, F ;
SCHUMANN, G ;
FIEDLER, G ;
KRUGEL, H .
BIOTECHNOLOGY LETTERS, 1993, 15 (02) :105-110
[9]   INFLUENCE OF N-PROPANOL ON GROWTH AND ANTIBIOTIC PRODUCTION BY AN INDUSTRIAL STRAIN OF STREPTOMYCES-ERYTHREUS UNDER DIFFERENT NUTRITIONAL CONDITIONS [J].
POTVIN, J ;
PERINGER, P .
BIOTECHNOLOGY LETTERS, 1993, 15 (05) :455-460
[10]  
Response surface methods for optimizing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 a novel macrolide producer[J] . R. J. Strobel,W. M. Nakatsukasa.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199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