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复合盆山体系的结构构造和演化

被引:104
作者
沈传波 [1 ]
梅廉夫 [1 ]
徐振平 [2 ]
汤济广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油系
[2]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盆山体系; 构造演化; 四川盆地; 造山带; 沉积;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7.03.002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盆山体系研究是当前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四川盆地周缘为造山带所围绕,盆地与造山带存在着耦合关系。系统地分析四川盆地和周缘造山带组成的盆山体系的结构和演化特征对深入认识四川盆地的构造和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造剖面的解释、沉积充填特征和陆源碎屑物源的分析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的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盆山体系的结构、构造变形特征和演化历史。四川盆地与周缘造山带均以冲断褶皱带相耦合,构造变形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提出了"复合盆山体系和亚盆山体系"的概念,并认为四川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组成了一个复合盆山体系,并由多个次一级的亚盆山体系所组成,各亚盆山体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叠加、互相干扰联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盆山体系的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288 / 29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四川叠合盆地盆山耦合特征分析
    姚根顺
    李大成
    卢文忠
    徐政语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4) : 435 - 444
  • [2] 四川盆地动力学演化与油气前景探讨
    毛琼
    邹光富
    张洪茂
    金辉
    黄海波
    [J]. 天然气工业, 2006, (11) : 7 - 10+167
  • [3] 青藏高原东部边界扩展过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历史制约
    来庆洲
    丁林
    王宏伟
    岳雅慧
    蔡福龙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9) : 785 - 796
  • [4] 南大巴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及变形机制分析
    李智武
    刘树根
    罗玉宏
    刘顺
    徐国强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3) : 294 - 304
  • [5] 中国南方印支—燕山期复合盆山体系与盆地原型改造
    吴冲龙
    杜远生
    梅廉夫
    周江羽
    孔春芳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 305 - 315
  • [6] 四川盆地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分析
    吴世祥
    汤良杰
    马永生
    郭彤楼
    黄仁春
    程胜辉
    李儒峰
    陈梅涛
    [J]. 地质学报, 2006, (03) : 337 - 343
  • [7] 地球系统动力学纲要
    李德威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3) : 285 - 294
  • [8]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
    马永生
    郭旭升
    郭彤楼
    黄锐
    蔡勋育
    李国雄
    [J]. 地质论评, 2005, (04) : 477 - 480
  • [9] 燕山典型盆地充填序列及迁移特征:对中生代构造转折的响应
    李忠
    刘少峰
    张金芳
    王清晨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 931 - 940
  • [10]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发育
    贾东
    陈竹新
    贾承造
    魏国齐
    李本亮
    张惬
    魏东涛
    沈扬
    [J].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3) : 402 -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