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20
作者
吴世祥 [1 ]
汤良杰 [1 ]
马永生 [2 ]
郭彤楼 [2 ]
黄仁春 [3 ]
程胜辉 [3 ]
李儒峰 [1 ]
陈梅涛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3]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研究院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冲断带; 成藏条件; 构造演化; 米仓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2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平衡剖面分析与缩短量计算和生烃史恢复等方法,从区域构造分析和地震剖面解释入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典型剖面平衡剖面分析和缩短量计算,结合成藏条件的分析和生烃史恢复,探讨了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演化特征,揭示该带的成藏条件和天然气富集特征。提出了米仓山演化模式,认为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可供钻探的圈闭发育,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储层、保存条件是成藏关键。其中,二叠系为主要烃源岩,二叠系生屑灰岩和飞仙关组鲕粒灰岩为主要储集层,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膏盐岩层为主要盖层。并且,冲断带构造演化的时序性表现为由西向东变形强度、缩短量变小,变形时间变晚,同时前陆盆地的不同构造单元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造成勘探目的层系、圈闭幅度、类型的相应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川西前陆盆地流体的跨层流动和天然气爆发式成藏 [J].
刘树根 ;
李国蓉 ;
李巨初 ;
徐国盛 ;
王国芝 ;
徐国强 ;
孙玮 ;
雍自权 .
地质学报, 2005, (05) :690-699
[2]   华北和扬子陆块及秦岭—大别造山带地表和深部太古宙基底的新信息 [J].
沈其韩 ;
耿元生 ;
宋彪 ;
万渝生 .
地质学报, 2005, (05) :616-627
[3]   米仓山与大巴山交汇区构造分区与油气分布 [J].
吴世祥 ;
汤良杰 ;
郭彤楼 ;
李儒峰 ;
陈梅涛 ;
周雁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3) :361-365+390
[4]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平衡剖面分析 [J].
陈竹新 ;
贾东 ;
张惬 ;
魏国齐 ;
李本亮 ;
魏东涛 ;
沈扬 .
地质学报, 2005, (01) :38-45
[5]   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槽台”沉积体系及演化 [J].
魏国齐 ;
陈更生 ;
杨威 ;
杨雨 ;
胡明毅 ;
张林 ;
吴世祥 ;
金惠 ;
沈珏红 .
沉积学报, 2004, (02) :254-260
[6]   华北与扬子两板块的拼贴方式与扬子北缘古生代盆地应变特征 [J].
吉让寿 ;
高长林 ;
秦德余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2) :143-152
[7]   川西北广旺地区二、三叠系烃源岩评价及气源初探 [J].
蔡开平 ;
王应蓉 ;
杨跃明 ;
张荣曾 .
天然气工业, 2003, (02) :10-14+12
[8]   中国中西部两期前陆盆地的形成及其控气作用 [J].
贾承造 ;
魏国齐 ;
李本亮 ;
肖安成 ;
冉启贵 .
石油学报, 2003, (02) :13-17
[9]   中国陆内俯冲(C-俯冲)观的形成和发展 [J].
罗志立 ;
刘树根 ;
雍自权 ;
赵锡奎 ;
田作基 ;
宋鸿彪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1) :1-7+5
[10]   川东北开江—梁平海槽发育对T1f鲕粒岩分布的控制 [J].
杨雨 ;
文应初 .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30-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