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8 条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创建及应用
被引:61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北京大学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
碰撞造山流体成矿模式;
热液矿床;
浅成作用;
找矿勘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阐明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重要性,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发展史划分为1970年以前的预备期,1971~1990年的孕育期,1991~2000年的诞生期,2001~2010年的成长期和2011年以后的成熟期;指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4个不同尺度(全球构造、造山带、地体、矿床)的碰撞造山流体成矿模式(CMF模式)和4种类型成矿系统的特征及其与其它环境同类成矿系统的对比;介绍了运用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指导找矿预测的成功范例。事实证明,中国学者发挥中国碰撞造山带丰富的自然优势,为发展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78 条
[41]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J].
陈衍景
;
倪培
;
范宏瑞
;
F Pirajno
;
赖勇
;
苏文超
;
张辉
.
岩石学报,
2007, (09)
:2085-2108

陈衍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宏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F Pirajno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43]
小秦岭金矿田成因的锶同位素约束
[J].
祁进平
;
赖勇
;
任康绪
;
唐国军
.
岩石学报,
2006, (10)
:2543-255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任康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4]
甘肃阳山金矿独居石Th-U-Pb化学年龄及其地质和成矿意义
[J].
杨荣生
;
陈衍景
;
张复新
;
李志宏
;
毛世东
;
刘红杰
;
赵成海
.
岩石学报,
2006, (10)
:2603-261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衍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张复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李志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警黄金部队支队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毛世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刘红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赵成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45]
华北克拉通若干脉状金矿的黄铁矿标型特征与流体成矿过程
[J].
李晶
;
陈衍景
;
刘迎新
.
矿物岩石,
2004, (03)
:93-102

李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陈衍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刘迎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46]
河南内乡县银洞沟银矿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类型
[J].
张静
;
陈衍景
;
李国平
;
李忠烈
;
王志光
.
矿物岩石,
2004, (03)
:55-64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国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实验室

李忠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实验室

王志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实验室
[47]
西秦岭地区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及其成矿时间、构造背景和模式
[J].
陈衍景
;
张静
;
张复新
;
Franco PIRAJNO
;
李超
.
地质论评,
2004, (02)
:134-152

陈衍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澳地质调查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贵阳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西安,PlainStreet,Perth,WA,澳大利亚,

张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澳地质调查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贵阳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西安,PlainStreet,Perth,WA,澳大利亚,

张复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澳地质调查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贵阳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西安,PlainStreet,Perth,WA,澳大利亚,

Franco PIRAJNO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澳地质调查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贵阳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西安,PlainStreet,Perth,WA,澳大利亚,

李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澳地质调查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贵阳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西安,PlainStreet,Perth,WA,澳大利亚,
[48]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时代及青藏高原隆升
[J].
芮宗瑶
;
侯增谦
;
曲晓明
;
张立生
;
王龙生
;
刘玉琳
.
矿床地质,
2003, (03)
:217-225

芮宗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北京,北京,四川成都,北京,北京

侯增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北京,北京,四川成都,北京,北京

曲晓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北京,北京,四川成都,北京,北京

张立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北京,北京,四川成都,北京,北京

王龙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北京,北京,四川成都,北京,北京

刘玉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北京,北京,四川成都,北京,北京
[49]
CMF模式的排他性依据和造山型银矿实例:东秦岭铁炉坪银矿同位素地球化学
[J].
陈衍景
;
隋颖慧
;
Franco PIRAJNO
.
岩石学报,
2003, (03)
:551-56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隋颖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实验室

Franco PIRAJNO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