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62
作者
刘魏魏 [1 ]
赵会杰 [1 ]
李红旗 [2 ]
赵雪娟 [1 ]
袁立钢 [1 ]
胡巍巍 [1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河南省农学会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种植方式; 茎秆抗倒伏性;
D O 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1.08.030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提高玉米抗倒特性,在豫北高产灌区生产条件下,以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采用了等行距、宽窄行种植方式,设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4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密度、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期,郑单958的平均茎折率比浚单20低43.55%,茎秆第三节间的茎粗系数、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分别比浚单20高0.04、564.1 N/mm2,宽窄行种植的玉米茎粗系数、外皮穿刺强度比等行距种植的高0.01、59.23N/mm2。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的茎折率、空秆率和穗位系数增大,茎粗系数和穿刺强度降低。郑单958在密度为8.25万株/hm2、采用宽窄行种植时抗倒伏能力最强,而浚单20表现最好的为7.50万株/hm2的宽窄行种植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密度、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 [J].
梁书荣 ;
赵会杰 ;
李洪岐 ;
王俊忠 ;
王林华 ;
曲小菲 ;
吕淑敏 .
生态学报, 2010, 30 (07) :1927-1931
[2]   玉米茎秆耐穿刺强度的倒伏遗传研究 [J].
丰光 ;
刘志芳 ;
李妍妍 ;
邢锦丰 ;
黄长玲 .
作物学报, 2009, 35 (11) :2133-2138
[3]   不同抗倒能力玉米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及产量性状研究 [J].
黄建军 ;
赵明 ;
刘娟 ;
勾玲 .
玉米科学, 2009, (04) :82-88+93
[4]   玉米抗倒伏的研究进展 [J].
丰光 ;
黄长玲 ;
邢锦丰 .
作物杂志, 2008, (04) :12-14
[5]   中国谷物发展态势、展望与对策 [J].
陈印军 ;
肖碧林 ;
王勇 ;
卢布 ;
高志强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7) :27-32+110
[6]   玉米茎秆弯曲性能与抗倒能力的研究 [J].
勾玲 ;
赵明 ;
黄建军 ;
张宾 ;
李涛 ;
孙锐 .
作物学报, 2008, (04) :653-661
[7]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力学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J].
勾玲 ;
黄建军 ;
张宾 ;
李涛 ;
孙锐 ;
赵明 .
作物学报, 2007, (10) :1688-1695
[8]   玉米抗倒能力的差异及倒伏对穗部性状的影响 [J].
赵仁全 ;
张启东 ;
蹇淑红 ;
何秋敏 ;
万贵生 .
耕作与栽培, 2004, (03) :20-65
[9]   玉米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分析 [J].
李得孝 ;
员海燕 ;
武玉华 ;
周联东 .
西北农业学报, 2004, (02) :43-46
[10]   玉米抗倒伏性指标及其模拟研究 [J].
李得孝 ;
员海燕 ;
周联东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