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断陷层关键不整合面特征及剥蚀量恢复

被引:6
作者
鄢伟
樊太亮
王宏语
聂文彬
杨帆
孙阳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梨树断陷; 不整合面; 声波时差; 剥蚀厚度; 油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的主要不整合面为T4(营城组顶面)和T3界面(登娄库顶面),T4代表营城组末期构造运动,T3为分隔断陷层和拗陷层的裂后不整合,它们揭示了2期的构造反转运动。通过声波时差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对比分析得,T4界面剥蚀厚度可达900m,T3界面剥蚀厚度可达1100m,T4和T3界面剥蚀厚度在西北和东南部较厚,西南向较薄。T4和T3不整合面剥蚀范围广,剥蚀厚度大,不仅能作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剥蚀作用能形成良好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7+10 +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梨树断陷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效果分析 [J].
李瑞磊 ;
于鹏 ;
杨饶平 ;
姜必庆 ;
韩淑霞 ;
李驰 ;
冯晓辉 .
石油物探 , 2010, (06) :584-590+18
[2]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不整合与油气运聚 [J].
高长海 ;
查明 .
岩性油气藏, 2010, 22 (01) :37-42
[3]   川西坳陷中段关键不整合面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J].
李林涛 ;
陈冬霞 ;
张建华 ;
邓克 ;
孟庆洋 .
科技导报, 2010, 28 (02) :71-75
[4]   利用古温标恢复四川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时期的剥蚀量 [J].
朱传庆 ;
徐明 ;
单竞男 ;
袁玉松 ;
赵永庆 ;
胡圣标 .
中国地质, 2009, 36 (06) :1268-1277
[5]   沉积盆地剥蚀量恢复方法 [J].
袁玉松 ;
郑和荣 ;
涂伟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6) :636-642
[6]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系天然气成藏规律 [J].
张玉明 ;
李明 ;
李瑞磊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841-848
[7]   应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估算剥蚀面的暴露时间及剥蚀速率和剥蚀厚度 [J].
李储华 ;
纪友亮 ;
张世奇 ;
赵俊青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1-4+137
[8]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求取地层剥蚀量 [J].
赵俊青 ;
纪友亮 ;
王金友 ;
邹伟宏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6) :579-581
[9]   利用流体包裹体计算地层剥蚀厚度——以东海盆地3个凹陷为例 [J].
刘斌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2) :172-176+180
[10]   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主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剥蚀量的分布及其意义 [J].
刘景彦 ;
林畅松 ;
肖建新 ;
陈志勇 ;
姜亮 .
现代地质, 1999, (04) :43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