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三段混合沉积研究

被引:21
作者
董桂玉 [1 ]
何幼斌 [2 ]
陈洪德 [1 ]
罗进雄 [2 ]
秦志勇 [3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关键词
下寒武统; 杷榔组; 混合沉积; 湖南;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8.05.001
中图分类号
P534.41 [寒武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湖南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三段发育陆源碎屑与海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研究区野外露头资料的详细观测和室内样品分析及数据统计等工作,对研究区杷榔组三段混合沉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宏观上表现为由陆源碎屑与混积物交互沉积、碳酸盐与混积物交互沉积和不同类型混积物本身的交互沉积构成的混积层系,微观上表现为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所形成混积岩;混合沉积类型主要为内潮汐沉积作用和浊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复合式混合沉积Ⅱ,次为深水原地沉积作用形成的渐变式混合沉积,但是不同成因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混合沉积类型往往叠加在一起,形成复合式混合沉积Ⅱ+渐变式混合沉积的混合沉积复合体;混合沉积环境为深水斜坡,发育内波、内潮汐混合沉积微相、深水原地混合沉积微相和远源浊流混合沉积微相等类型;在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内波、内潮汐沉积特征,剖析了混合沉积的沉积机理;结合混合沉积的成因、沉积机理、产出部位及沉积环境等因素,以沉积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了研究区杷榔组三段的混合沉积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93 / 60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J].
董桂玉 ;
陈洪德 ;
何幼斌 ;
秦志勇 ;
罗进雄 ;
辛长静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9) :931-939
[2]   惠民凹陷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以山东商河地区为例 [J].
董桂玉 ;
何幼斌 ;
陈洪德 ;
辛长静 ;
罗进雄 ;
王爱丽 ;
孙以德 .
沉积学报, 2007, (03) :343-350
[3]   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三段内波和内潮汐沉积研究 [J].
何幼斌 ;
高振中 ;
郭成贤 ;
徐徽 ;
董桂玉 .
中国地质, 2005, (01) :62-69
[4]   鄂尔多斯盆地三道坎组混合沉积的生物扰动构造与古地理 [J].
费安玮 ;
刘成林 ;
甘军 ;
张忠涛 .
中国地质, 2004, (04) :347-355
[5]   渤南洼陷沙四段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与模式 [J].
罗顺社 ;
刘魁元 ;
何幼斌 ;
高振中 ;
淡卫东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4) :19-21+218
[6]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郭福生 .
沉积学报, 2004, (01) :136-141
[7]   大港滩海区第三系湖相混积岩的成因与成岩作用特征 [J].
马艳萍 ;
刘立 .
沉积学报, 2003, (04) :607-613
[8]   混合沉积、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讨论 [J].
郭福生 ;
严兆彬 ;
杜杨松 .
地学前缘, 2003, (03) :68-68
[9]   雪峰古陆边缘上石炭统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合沉积 [J].
张雄华 .
地层学杂志, 2003, (01) :54-56+58
[10]   混合沉积和混积岩的讨论 [J].
沙庆安 .
古地理学报, 2001, (03) :63-66